“前几天包工头姜**拆了临时食堂后,我们待在工地里等**发工资,每天吃的都是方便面,有些工人身体都扛不住了。”昨日上午,在普兰店打工的小赵给本报新闻热线84323110打来电话称,他和其他七位农民工自今年6月底来到普兰店市一工地打工,却被拖欠两个月工资。
昨日上午,小赵告诉记者,今年6月底,他和其他7位工友跟包工头姜**来到普兰店市一工地干活。因为工人中有人曾给姜**干过活,没发生过工资纠纷,出于对姜**的信任,小赵等人只和姜**口头商量了薪水问题,并没有签订合同。
令小赵等人没想到的是,干了近两个月,他们却一直没拿到*。8月28日,小赵等人找姜**索要工资。“姜**说,活儿是给袁**干的,让我们找袁**要。可袁**说,他跟姜**合作,有什么事儿也只跟姜**谈。”为了要回工资,小赵等人多次找到姜、袁两人,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9月12日,万般无奈的小赵等人打算到普兰店市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袁**一听我们要投诉,立刻转了口风,答应拿出4万元给我们开工资。”小赵说。
9月12日,袁**当着众多工人的面,给了姜**4万元。小赵告诉记者,按照当初的约定,小赵等人两个月的工资应该是7万多元。“袁**虽然只拿出4万元,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拿到一半的工资。可姜**最后只给了我们每人1000块,然后又给了我们2000块路费,就不管了。”小赵等人将自己的遭遇反映到普兰店劳动**监察大队。
昨日上午,记者联系上雇用小赵等人的包工头姜**,对于小赵等人反映的情况,姜**认为其所说的并不属实,称当日收到4万元后就全部给工人开工资了。但当记者问到是否有相关收据时,姜**表示没有。记者随后联系上袁**,他告诉记者,他的确还有部分工资没有支付,但并没有小赵所说的3万元那么多,“在扣除住宿费等费用后,我会把*结清。”袁**说。至于什么时候能结清,袁**并没有作出明确的答复。
记者就此事联系上普兰店劳动**监察大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小赵等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双方的纠纷属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劳动监察部门难以介入,小赵只能通过诉讼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