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成这组有关旱情的系列报道,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了周边县区的许多村屯以及果园,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大连水果种植产业的一次有针对性的检索,而检索的结果则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
在旱情较为严重的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我们曾遇到过多位愁容不展的果农,看着自家果园里打蔫的果树、长不大的桃子以及干透了的土壤,他们的焦急和心疼是局外人难以感受的。果树和土地之于他们,几乎就是一年乃至一辈子的全部希望,而现在,这个希望就要在一个缺雨干旱的夏天,在他们眼前生生枯萎,记者曾把自己换位成果农,真切地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在那些挥之不去的愁容和叹息中,种植业靠天吃饭似乎成为一种割舍不去的命中注定。那么,即使真的有这样的命数,我们就可以无所作为了吗?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位业内人士曾颇为偏激地说,“蓝莓园受旱简直就是活该。”显然,这样的偏激说法并不正确,但在他随后的解释中,却着实让人反思——作为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起步较晚,并且大多以企业作为主体运营的蓝莓种植产业,在种植之初,就应该设有滴灌系统,这也是拥有诸多后发优势的蓝莓产业有条件做到的。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蓝莓种植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为了节省投入而心存侥幸,将至关重要的滴灌系统直接省掉了。来自大连市蓝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大连蓝莓有滴灌系统的仅占种植总面积的30%。严重的干旱是天灾,那么,在此背后,人为的失误真的就能够被“一滴雨水”**掩盖吗?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蓝莓园**颇为无奈地说:“前两年夏天总是阴雨连绵,影响了蓝莓的采摘,所以今年一开春,我就准备了大量防雨设施,甚至打算给整个蓝莓园都罩上防雨棚。没想到雨没等来,却遭遇了几十年未见的干旱。”这位**一脸无辜的表情,丝毫没有意识到仅仅依赖以往经验以及惯常的思维去采取近乎一厢情愿的行动,其实是非科学的,也通常是无效的。
幸运的是,老天还是给了我们一次反思和校正过往失误的机会——7月21日夜里的一场预料之外的中雨缓解了这场干旱危机,很多果农的眉头因此舒展开来,叹息变成了长长的舒气。然而,这场干旱真的就这样过去了吗?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就给出旱情解除的答案似乎还为时过早。事实上,这场从6月份就蔓延开来的旱情很可能会在明年继续发酵着它的影响,比如说,有的桃树、樱桃树在前期的干旱中已经耗尽了生命力,这场迟到的夜雨已经难以挽救它们了;干旱还或将影响明年大樱桃、蓝莓等的开花数量以及坐果率等等。
另外,这场干旱对于部分果农心理上的影响或许更加深远。一个现实的例子就是:由于前两年雨水较多,包括大连在内的国内葡萄种植产业因此对降雨产生了忌惮、恐惧心理,结果大连周边的熊岳、乃至更远的河北、山东等地的葡萄主产区纷纷给露地葡萄加盖了冷棚,这就导致冷棚葡萄种植面积剧增,暖棚葡萄、冷棚葡萄以及露地葡萄的结构因此失调,结果造成原本错落有序的葡萄上市时间表被**打乱。*直接的伤害就是今年国内冷棚葡萄扎堆上市,大连冷棚葡萄价格因此下滑了20%。
这场旱情真的如此轻易过去了吗?我们在反复地自我诘问中,应该更多吸取教训,更多地反思,让这场旱情带来的不仅仅是损失和伤痛,还应该有一些经验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