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宁波车主被老人碰瓷并被索赔122万元,靠行车记录仪自证清白获法律保护。这一新闻在我市**车主中引起不小的反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有不少车主选择购买行车记录仪来防碰瓷,行车记录仪的销量也因此大增。但业内人士提醒,行车记录仪市场品牌太多,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劣质产品会引起车辆自燃,车主购买和使用要谨慎。
新闻回放:
行车记录仪证明车主清白
9月9日,宁波市一**审理了一起碰瓷案件,宁波一老汉被**车撞成植物人,**认为,事故系老汉故意造成,并驳回其诉讼请求。
去年10月的**傍晚,李老汉在宁波市区横过马路时突然折返,与被告小林驾驶的汽车碰撞,造成老李严重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老李承担主要责任,小林承担次要责任。经有关部门鉴定,老李构成一级伤残,**丧失劳动能力,需要长期护理。老李的女儿以老李的名义将小林、该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起诉至**,索赔122万余元。司机小林向法庭提交了一份事故发生时的行车记录仪。
法官审理认为,从视频资料里可以看出,老李的一系列动作意在积极追求与被告小林驾驶的车辆发生碰撞的后果,在与车辆相撞前瞬间,原告有明显的屈膝下蹲、沉肩动作。作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原告主观上存在故意,因此,此次事故系老李故意制造。*终,**判决小林不承担赔偿责任,并驳回老李的诉讼请求。
无*有偶,一周前南京某车主遭遇玩滑板的女子碰瓷,当车主亮出行车记录仪后,该女子再也不提索赔一事,匆匆离去。
车主反响:
行车记录仪成救命稻草
*近连续几起碰瓷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在我市**车主中引起不小的震动。在某机关工作的小刘向记者感概:“我如果遭遇宁波车主那样的事,恐怕就得赔得吐血,因为我开了近10年的车,却从来没有装过行车记录仪,遇到那种情况,没有证据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他向记者表示,这两天就得去买台行车记录仪安上。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小刘一样打算近期购买和安装行车记录仪的车主不在少数,多是因为看到媒体的相关报道才有此意。
随后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汽车美容店及汽车用品市场,发现近段时间行车记录仪销量的确有所增加。某汽车美容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店里行车记录仪每个月销量不超过10台,而9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卖出去60多台,而且还有近百名车主拿着网上购买的行车记录仪到店里安装。
记者随后浏览了相关汽车用品网店,发现网上行车记录仪销售很*,某知名品牌近一个月的销量就达到了上万台。而一些小品牌的行车记录仪每月销量通常都在上千台以上。
在某连锁品牌的汽车美容店内,记者见到了在网上购买行车记录仪后到这里安装的车主小徐,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是看了媒体相关报道后到网上买了行车记录仪,不过由于自己对电路不是太懂,所以花*到店里安装,而自己有的朋友都是网上购买自己安装的。
业内提醒:
劣质行车记录仪危害更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行车记录仪又称汽车“黑匣子”,安装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有些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但行车记录仪市场品牌众多,价格从一二百元到上千元的产品都有,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某汽车品牌4S店维修主管刘琦告诉记者,目前选购行车记录仪主要看品牌,尽量选择口碑较好的品牌产品。这个市场产品参差不齐,山寨货很多,车主购买时需要慎重,因为行车记录仪多半会插在点烟器上。越是价格低廉的行车记录仪,与车上配件越不符,而电源保护较差,配件接触不良时,容易产生线路打*现象,很可能引起车辆自燃。他介绍,一些品质低劣的山寨货利用低廉的价格及凑合能用的功能,成为了行车记录仪市场的销售主力,这种产品基本都存在参数虚标、质量不稳定、录制视频不流畅、画面不够清晰的情况,用于记录事故或碰瓷等情况的效果差强人意且稳定性也不能让人放心。
某汽车美容店负责人给记者讲了一件事,有一次某车主到他这里做保养时,他发现车里的行车记录仪塑料外壳的边缘已经被晒化了,经问询车主得知,这台行车记录仪才花费100多元,他随即建议车主将其拆卸下来,因为大连夏天*高温时,密封车内的温度可以达到60多度,那么这种劣质行车记录仪就有可能着*。他还提醒广大车主,安装行车记录仪时,不少车主为了实现停车监控,而将线路接到汽车电瓶上,尽管行车记录仪的用电量很小,但时间长了,会对汽车电瓶造成一定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