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服务黑白之辩持续升级

2015-01-27来源 : 互联网

  围绕“专车服务”究竟是黑是白的争论目前还在持续。日前交通运输部表态称:专车服务具有积极作用,但禁止**车接入互联网平台参与经营。有持积极观点的专车“支持者”们认为,这是来自官方对专车服务的认可和鼓励。

  不可回避的是:在我市的多个专车队伍中,仍有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的**车参与运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有司机利用专车平台**期的补贴进行“刷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专车市场的“虚假繁荣”。

  交通部表态,是专车“利好消息”吗?

  继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开始查处“专车”后,我市于1月7日连查“滴滴”“快的”两辆“专车”。记者从交通部门了解到,我市查处的专车均属于没有合法营运资质的**车或挂靠车辆。

  这与此后交通运输部对媒体的表态并不矛盾。近日,针对近期一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交通部表态称,当前各类“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不仅提供一个运输供需撮合平台,而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放心出行。

  长期关注专车服务,并对“专车”繁荣持积极态度的大连汽车租赁协会会长李嘉鸿认为,交通运输部的表态对于滴滴、快的等专车平台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这意味着*高主管部门已经在认可专车服务的合法性。”李嘉鸿表示。但反对者们则关注交通部表态的“后半截”。“专车服务可以有,但没有客运资质的**车不能加入运营,这是底线。”我市一家出租车公司的负责人昨日对记者表示,当务之急应该摸清各专车中有多少**车在“滥竽充数”。

  我市仍存在挂靠运营的**车“专车”

  要厘清大连“专车”中租赁公司车辆与**车比例,难度很大。滴滴专车战略合作副总裁王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滴滴专车**将**车排除在体系之外。“我们需要**所有运营平台的车辆,都有合法租赁手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至少在我市,“专车”的成分并不“纯粹”。市民李军(化名)是一辆**车车主。2012年他购买了一辆价值20多万元轿车。去年11月,李军应朋友邀请加入专车服务。“我们也知道**车从事专车服务,存在很多‘不方便’。”李军称,运营平台的做法是:将**车挂靠在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名下。“和我一样,有不少**车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干专车。”

  开专车一个多月,李军称每月收入能达到六七千元,这是在刨除了运营平台和租赁公司分成后的收入。虽然收益不菲,但他仍觉得心里“没谱”。“虽说是挂靠,但还是**车。”他说,随着一些城市开始对专车平台上的**车进行查禁,他打算停一停,“看看动向再说”。

  “刷单”现象存在制造“虚假繁荣”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专车服务平台**初期,滴滴、快的等软件运营方都对乘客和司机推出了使用软件约车的奖励方案。专车司机李先生告诉记者,和出租车使用打车软件相似,专车司机也可以绑定多个软件进行“抢单”。“*普遍的做法是:用两部手机,一部预约叫车,一部抢单接活。”李先生说,因为专车服务平台对乘客有补贴。“这种‘自抢自单’成功后,用补贴就足以支付用车费用,实际我们是不需要出车的,这笔补贴就干赚了。”李先生说,这种做法在业内被称为“刷单”。有的专车司机为方便“刷单”,甚至买了四部手机循环刷单,收入不菲。

  由于刷单涉嫌套取平台补贴,且制造专车平台的“虚假繁荣”,目前几大专车平台均对此类做法“零容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对刷单司机展开查处,严重的将被逐出专车平台。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