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时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而下肢瘫痪的沈阳市民陈松蒲,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进步。她通过顽强拼搏、自主创业,实现了人生价值,连续**了三个“****”。
23岁那一年,陈松蒲走进了一家街道企业,做了一名清砂工,每月工资20元。由于工作努力,她很快被推选为团支部书记,并调到财务科当上了一名记账员。
1981年,陈松蒲已结婚并有了女儿,当听说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工业会计专业班招生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不断地学习使她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当改革的春风拂面而来的时候,她毅然地向本单位递交了辞职申请书,寻找更大的支点,重新规划人生。
1987年初,北京一位军嫂在居民区办电话台的信息触动了陈松蒲的神经,她给沈阳市电信部门写了一封信,表示想办个电话交换台,为社会做些事。经过国家邮电部许可,1987年10月,陈松蒲创办的****由残疾人经营的电话交换台在于洪区陵东乡上岗村正式营业。
创业是艰辛的,尤其对陈松蒲这样的残疾人。她和员工共同努力,没几年工夫,电话交换台就由当初的50门人工交换机发展到400门自动纵横交换机。创业的成功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在社会效益不断增加的同时,她也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1990年夏天,陈松蒲了解到于洪区陵东乡农民邮信、订报、寄包裹非常困难,就再次萌生创业的冲动。经过努力,1991年10月,她又创办了****由残疾人经营的邮电所———陵东邮电所,解决了当地的“通邮难”,陈松蒲从中体验到残疾人自食其力并能为社会作贡献而带来的快乐,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顾逐渐成为社会问题的时候,陈松蒲专修了心理学、营养学,阅读并掌握了大量有关老年问题的研究资料,先后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营养配餐员、职业指导师等资格。2003年10月,****由残疾人经营的护养中心———“沈阳松蒲博爱护养中心”正式挂牌,并进行了商标注册。这些年来,护养中心共侍奉300余名老人,并为36名孤老送终。陈松蒲先后安置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工100多名,替**儿女尽孝,为众多家庭解愁。
2007年,为了养老、扶贫、助残的需要,陈松蒲筹资120万元兴办了松蒲博爱中医康复门诊,同年10月,创建了松蒲博爱护养中心全国连锁分店北京童叟**村。2008年初,为了增加残疾人或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机会,她又以加盟连锁形式注册了松蒲博爱食品产业有限公司。
陈松蒲说,“其实,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残疾人不止我一个。如今,广大残疾人共同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会带领广大残疾人朋友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