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脑屏幕上的“确定”键被轻轻按下,打印机徐徐“吐”出了一张印刷清晰的许可证。5月20日上午,在蒙牛乳业(沈阳)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发出了全国*张“多证合一”后的新版食品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辽宁省“多证合一”改革正式启动。
在“蒙牛乳业”领到的新版许可证上,原来只标注一种产品名称的“产品类别”一栏,分别写上了“乳制品”“饮料”和“冷冻饮品”三项,每一项对应的证书编号也都集合在了一起。
过去,辽宁省食品企业的生产许可证需按产品类别逐个申请、逐一颁发。改革前,像“蒙牛乳业”的这三类产品,就要分别申请、审批三次;改革后,企业只需一次申请、一次审批,就会领到一张包括多个产品类别的许可证。
同时,辽宁省食药监部门还压缩了审批时限。过去,一个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批时间为60个工作日,如今,时限压缩了2/3,只需20个工作日。
省食药监局相关人员表示,因为有的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别多
可喜的是,和营口港务集团一样,辽宁“互联网+”大多都是大手笔,同时充满了**性,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沈鼓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一部手机在手,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设备的设计、生产等信息,并享受沈鼓服务团队提供的在线服务。依托这一载体,“沈鼓2025”战略将打造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驱动的智慧工厂、智能制造、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数据经济模式。
农资下乡,农产品回城,禾丰牧业正在打造的“逛大集”平台,将覆盖**的农资、农产品流通综合平台,预计年内上线。
营口市**启动“互联网+”战略,副市长王笑柳笑称,营口市已经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今年一季度,营口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作为新兴产业的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支撑作用渐显。
辽宁竞争力:产业积淀+热诚
“营口‘底料’十足。”阿里巴巴1688跨境业务负责人陈意明说。
阿里巴巴营口产业带项目运营不到半年,运行态势良好,入驻平台企业已经超过540家。
原有电子商务平台的良好表现,“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天时,拥有营口港的地缘优势,再加上丰富的产业基础,都为营口在这场**货源平台承办者的竞争中,加上了重重的砝码。
不过,真正打动阿里巴巴的,是营口市**的诚意、效率。
为了争取项目合作机会,王笑柳率队,四次拜访阿里巴巴总部,主动上门招商。
而在此前的阿里巴巴营口产业带项目合作中,营口市各级**部门所表现出的**及专业,是*让阿里巴巴动心的。刘意明直言,与这样的**合作,我们放心。
身为老工业基地,多年的发展所积淀的深厚的产业基础、技术和人才优势,都让辽宁在转身面向互联网时代,拥有了属于辽宁的*特砝码。
更重要的,是辽宁人观念的转变。辽宁人已经深刻意识到“互联网+”对于转型升级及寻找新的增长点,意义重大。
省服务业委牵线,为辽宁特色产品与知名电商**机会面对面,辽宁特色产品开始组团“触网”。
随着观念转变,辽宁寻求“互联网+”机遇的步伐加快,产业等优势逐渐释放,辽宁“互联网+”的加速成为必然。
辽宁“互联网+”还需加些啥
正在加速中的辽宁“互联网+”,还需要加什么?
辽宁“互联网+”需要加品牌。
辽宁也有淘宝村,不过却因为太过低调,甚至没有被列入阿里巴巴研究所的统计。
**表示,现在,各地都在寻求互联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而这种pk,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互联网+”的区域品牌上。
就像提到深圳,人们就会想到创客空间一样。一个区域,除了埋头发展“互联网+”产业外,还要有意识地培育“互联网+”发展的土壤,打造“互联网+”的区域品牌。让“互联网+”成为这个区域的代名词。这种品牌效应无疑将成为一个区域“互联网+”的强劲助力因素。
辽宁“互联网+”,需要加互联网思维。
陈意明说,“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原有产业的叠加,而是原有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形成新发展空间,使其更具效率。对于辽宁来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传统产业这片土壤的特质,运用互联网思维,嫁接出*具潜力和想象空间的“花朵”。
辽宁“互联网+”,需要加规划。
辽宁“互联网+”需要全省统筹发展。互联网时代是无疆界时代,辽宁应该用更加开阔的格局审视全省各市的资源,并进行有机整合、打包,站在全省角度打造“互联网+”战略。其中包括集全省之力搭建互联网人才培养的平台等。
达十几个,仅办理这些许可证,就要耗费企业不少时间。随着“三证合一”改革推进,不仅企业负担减轻了,“许可贴满企业墙”的画面将消失。
对于辽宁省施行的“多证合一”改革,“蒙牛乳业”东北大区总经理温东举双手欢迎。他说,食品生产许可证三年更换一次,往往在换证的前半年,企业就会派专人进行准备。“‘多证合一’的改革,让我们企业专心做好企业应该做的事,应该说,改革让企业得到了实惠。”
辽宁省去年**在全国启动的电子许可证,也在“多证合一”中得到了应用。所有审批完毕后,企业可以不出办公室,就能上网随时打印许可证。
在推出“三证合一”的同时,辽宁省食药监部门日前还推出了简化新建企业许可检验、取消许可证副页等多个审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