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项目分析:娃娃鱼养殖投资

2016-05-19来源 : 互联网

早期具备养殖技术的养殖户很少,市场上的大鲵现货自然也很少,但市场需求强劲,因此大鲵的价格一直维持在高位。从2010年开始,人工繁殖技术不断成熟,更多养殖户看到了大鲵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于是纷纷开始投入。

投资

“我把60万元积蓄全部投入到娃娃鱼养殖上,已经养了三年时间了,还要再养两三年才能繁殖下一代。”忠县白石镇万板村村民冉启燕一脸苦闷,“为了劝我把100多条娃娃鱼卖掉,在外打工的妻子一打电话回来就跟我吵架。但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冉启燕是万板村的致富能人,年轻时在上海打过工、当过小包工头,致富后回镇上买了商品房。2009年,从工友口中得知养娃娃鱼大有可为后,冉启燕便赴陕西汉中学习了7个月的养殖技术。第二年正月,学成而归的冉启燕在家钻研起娃娃鱼繁殖技术。

可是,因为养殖娃娃鱼的成本高,家里的积蓄都被娃娃鱼“吃”光了。*近,支持冉启燕三年的家人熬不下去了,认为娃娃鱼养殖前景不妙,劝他把100多条娃娃鱼低价卖给其他养殖场,不要再想着钻研娃娃鱼繁殖技术了。可冉启燕还想坚持两三年,“哪怕卖掉镇上的房子,我还是想等到繁殖成功的那**。”

风险大

“今年来,娃娃鱼市场行情比较低迷,我们基地卖娃娃鱼苗不会亏本,但养殖户却遭遇销售难题了!”10月30日,当记者来到酉阳县龙潭镇川主村娃娃鱼繁殖基地时,辛翰大鲵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元忠向记者倒出了苦水:尽管公司的娃娃鱼****,但每条鱼苗的销售价从500元下降到了100元,基本上没有了利润空间。

2008年,姚元忠出资50万元从山西省一个**手里买回了娃娃鱼生态繁殖**技术,出资400多万元在家乡的一个溶洞旁建立了一个娃娃鱼生态繁育基地,并买回了100多条娃娃鱼进行繁育。

“因为我的疏忽大意,没看出从朋友那里买的几条鱼是病鱼,导致30多条娃娃鱼被传染死亡。”姚元忠说,幸亏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才让其他娃娃鱼没受感染,“那次疏忽,让我损失了100多万元。”

不过还好,那时的娃娃鱼卖得起价。“*高时,10厘米左右长的娃娃鱼可卖700元一条,*高一度达到2000多元,还供不应求。”姚元忠回忆,很多养殖户一夜之间发了财。

可好景不长,*近两年,娃娃鱼价格持续走低。姚姚元忠繁育的小娃娃鱼从700元一条狂跌至100元,养殖户的商品娃娃鱼价格也猛降至几百元一斤。

分析:

大鲵养殖业震荡调整**时代已经结束

广东省内的养殖户还在翘*以盼大鲵市场行情能够回暖,其价格却不断下挫。在有的交易市场上,成品大鲵每斤报价甚至低于百元。大鲵养殖销售原本是一个风生水起的行业:食用大鲵(也叫娃娃鱼)被认为是“食用价值**的动物,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更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尤其受到东南沿海地区**水产品消费市场的欢迎。虽然贵为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但同时也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开发品种。其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催生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品大鲵不断卖出令人咋舌的高价,吸引大量的养殖户投入其中。

但近年来,大鲵开始跌下神坛。

一纸禁令并非大鲵降价开端

去年年底,“八项规定”**,公务接待简化。作为一种**水产品,大鲵*当其冲,其销量因此下跌不少。“原本吃得起的人就不多,现在就算你出钱请人家吃,人家都未必敢吃了”,一位养殖户这样调侃“规定”对大鲵行业带来的影响。而大鲵并不是唯一受到影响的**水产品,鲍鱼、海参等品种的销量和价格也应声下跌。从表面上看,对三公消费的限制使得大鲵价格下跌,“但说到跌的话应该是从前年开始跌的”,佛山的大鲵养殖户简先生这样说。

2008年大鲵苗一尾只需要100多元,并且受大地震和金融危机影响,市场增长乏力。但接下来的2009~2011年,大鲵行业高速发展,大鲵行情一路飙红。在低价位时进苗的养殖户赚得盆满钵满,成就了大批百万千万富翁。简先生就是在2010年开始养殖大鲵的。彼时刚从单位退休的简先生还专门出省调查过,发现大鲵养殖的场地要求低,人力成本也低,加上利润很高,因此决定就养大鲵。

大鲵养殖的**并没能持续多久,变得娃娃鱼养殖前景难测。经过几年的规模化养殖,大鲵成鱼在2012年大量出塘,其后便是价格的骤然下跌。

广东大鲵行业饱受外省大鲵冲击

“跌是正常的,但是跌得太快了。”广东省大鲵养殖协会秘书长阮世玲说。

大鲵的养殖周期一般是3~5年,经过一开始的囤货不出,以及这几年的繁育和饲养,大鲵逐渐成熟,并在近几年达到成品鲵出货高峰。大量的成品鲵投入到市场中,价格下跌是市场正常的规律。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