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营口开发区物流产业惊人的发展速度。截至2014年末,营口开发区共有A级物流企业44家,****物流企业数量踞全省****。
2014年,营口开发区6家质押监管企业被评定为**质押监管企业。同批**质押监管企业全国只有19家,我区**质押监管企业数量列全省*位。
2014年,营口开发区引进物流、贸易企业410家,新增税收2.8亿元,实现货值落地800亿元。2013年7月落户的营口昊融贸易有限公司,2014年上缴税金653万元;吉林通钢(营口)物流有限公司实现利税由2013年172万元增长到2014年352万元。这两家企业,无论是刚刚落户的,还是慧眼*具较早钟情开发区的,都是开发区众多物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快速增长的数字背后,是开发区物流贸易产业发展的风生水起,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适应发展新常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逆市崛起的有力尝试。
是什么让开发区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有着如此强劲的势头?探索产业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原因。
港口是城市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之一。作为全国**港口之一的营口港,2014年,营口港实现吞吐量3.4亿吨,集装箱运量560万标准箱。两项主要生产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排名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大港口孕育大城市,营口开发区壮大城市的“硬件”得天*厚,“港口、产业、腹地”联动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如果说区位优势让开发区物贸产业发展占据了“地利”,国家、省、市对物流业与贸易业的鼓励与扶持则使开发区物贸产业迎来了宝贵的“天时”。2014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一轮东北振兴计划……一系列利好政策犹如一缕春风,吹入了营口开发区这个**化、外向型港口城市,极大地鼓舞了港前物流企业发展热情,让企业在开发区能够真正站得住脚、安心经营。
抓住机遇,主动融入,让“天时”与“地利”优势唯我所用。2014年,开发区适时提出了建设中俄韩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另一扇通向世界的开放之门。目前,开发区形成了《关于在营口开发区建设俄罗斯、韩国产品加工基地和中俄韩自由贸易试验区情况的调研报告》,成立了项目**小组,由主要**任组长,分管**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区发展改革局、外经贸局、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园区、红运集团等众多单位与部门,合力参与负责项目的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各方努力下,试验区的筹建渐入佳境,项目招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已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入驻意向。
此外,营口开发区不断优化服务环境,也为物贸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金融环境的支撑。针对这一需求,金融创新试验区成立,并纳入**发展战略,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金融创新试验区参照“上海自贸区”的体制机制,借助营口港资源优势,以建设港口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围绕金融业全面支撑港口物流经济发展,开展港口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在港口金融体制机制、组织模式、产品服务、监管手段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主动服务,破解企业经营难题,也成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物流协会先后帮助粮食物贸企业解决税务部门核发税票面额小、企业经营受限的问题;为外轮绑扎企业解决港口经营许可证办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小微物流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等。一些列举措,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释放出更多的发展活力。
此外,2014年3月6日,物流协会经中物联与国家标准技术委员会批准,获得“中、高级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的资质,是全市唯一一家具有国家中、高级物流师培训资格的行业组织,为物流人才培养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时,经中物联批准,为充分发挥培训中心作用,2014年6月24日,物流协会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物流师培训协议,将辽宁农职院作为物流师培训的指定单位,聘请了4位教授作为培训讲师。2014年11月23日,协会又经中物联批准,获得“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训基地”资质。这在全国是唯一以协会身份获取的“基地”称号。将为我区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如今,物贸产业发展已经扬帆起航。随着开发区物贸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不断改善、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产业必将成为振兴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