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民俗有哪些?可以玩雪赏雪捕乌鱼吗

2017-12-06来源 : 互联网

2017年12月7日,我国即将进入一年一度的大雪时节,此时除了华南和云南南部的无冬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是一派隆冬景象,但这并不代表着人们就只能窝在家里苦熬这寒冷的冬天,实际上在我国民间,冬季大雪节气期间,还是有不少富有趣味的传统习俗的。那么就让小编为你介绍大雪民俗:玩雪赏雪捕乌鱼。

01.赏玩雪景,夜宵吃到明

大雪时节,全国各地人们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里赏玩雪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有一段话描述了杭州城内的王室贵戚在大雪天里堆雪人、雪山的情形:“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雪后初晴,大地山河宛若琼楼玉宇,**远眺,饶有趣味。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关于腊月有记载道:“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儿童可与父母或伙伴在院中堆雪人、打雪仗,尽情享受冰雪世界的乐趣。

大雪白天短、夜间长,所以,古时各手工作坊、家庭手工就纷纷开夜工,俗称“夜作”。手工的纺织业、刺绣业、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间餐,因而有了“夜做饭”“夜宵”。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各种小吃摊也纷纷开设夜市,直至五更才结束,生意很兴隆。

02.冰戏如飞,乾隆也点赞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水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当然也可以在岸上欣赏封河风光。

滑冰是冬季游戏之一,古时称为冰戏。北方严寒,河流冻得坚实,滑冰*为流行。男女穿着冰鞋,脚蹬冰上,动作轻捷如飞,技巧**的更能做出种种花样。有的地方汲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晶莹光滑,人们缚皮带蹬皮鞋,从山顶挺立而下,以到地而不仆倒者为胜,这种游戏叫做打滑挞。

清代的乾隆帝和慈禧太后,冬月经常在北海漪澜堂观赏冰戏。乾隆帝有《御制太液池冰嬉诗集》、《御制冰嬉赋》等与冰戏有关的作品。

03.大雪捕乌鱼,佳肴待宾客

大雪时节台湾适逢落花生的采收期,也是捕获乌鱼的好时节。俗谚:小雪小到,大雪大到,是指从小雪时节,乌鱼群就慢慢进入台湾海峡,到了大雪时节因为天气越来越冷,乌鱼沿水温线向南回流,汇集的乌鱼群也越来越多,整个台湾西部沿海都可以捕获乌鱼,产量非常高。乌鱼常被当做上等佳肴来招待宾客。

04.萝卜圆子,可口下午茶

大雪时节,南京人多吃大萝卜。用萝卜加工成的萝卜圆子,多年来一直风靡老城南一带。那时在菜场或街头,都有卖萝卜作原料制成的萝卜圆子,这是一道很有特色的美味小吃,也是老年人爱吃的可口点心。

做萝卜圆子的方法很简单,一般人家都会做,只要拣那滚圆实在的萝卜,洗净削皮后,用刨子把萝卜刨成丝,再用一定量的面粉掺进去,调和成糊状,然后放些虾末及葱、姜、味精、盐等调味品,就可用汤匙一个一个放入浅浅的油锅中,等炸到黄澄澄的颜色时,取出即可。老城南人有下午吃点心的习惯,围坐在摊子前,摊主在煮沸的水中舀出几个圆子盛在碗中,撒些蒜花,那真是清香无比,吃起来有滋有味。

05.褐肉碧菜,百姓的美味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时节,南方腌肉的人家多了。比如在南京。过去,凭票供应不能满足市民腌肉的需求,许多市民就买免票的猪头腌制。因为猪头长相奇特,民间称其为“鬼脸”。一时间,猪头就变得很吃香。菜场肉柜上的猪头一上架,就被市民买光,于是不少市民或去肉联厂或去农村购买。

把猪头买回来后,用盐抹上,加上花椒、八角、香精之类,等到腌好后,邻里都不约而同地将猪头挂在自家屋檐下。大杂院成了鬼脸城。

猪头风干后,吃时先用大*烧开,肉汤沸腾起来后,再用文*慢炖。直到骨酥肉烂,咸中透鲜,异香扑鼻,鲜美可口。切点猪头肉,弄碗矮脚黄青菜,再配点辣椒酱,褐色的猪头肉、碧绿的青菜、红红的辣椒酱,真是好吃极了。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