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周刊》:听说您平时工作非常忙,从什么时候开始公益活动提到了您的日程上?
李倩玲:其实要感谢我妈妈的耳濡目染,从小就带着我和弟妹,每隔几个月就做一些小小的公益,我记得小时候就去深山里面探访孤儿院,帮助孤儿。在台湾有一些很大的公益团体,很多企业家都参与其中,所以在传立和群邑做公益是有传统的。我们集团在中国已经超过10年,持续做一些公益事业,回馈这里的人民,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尤其现在经济危机时期,如果大家都自扫门前雪的话,这些孩子就没有人关注了。这些孩子生活在北京的一个角落,“快乐生活”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核心价值,希望这些孩子在这个图书馆里更开心。当然我们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群体的力量总比我们一家的力量大。我们先从这个地方开始,希望集结更多的大公司,因为这样的学校不是只有这一家。我们怎样帮助更多的学校,使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教育。这是很重要的。
《商务周刊》:随着女性在经济和社会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您认为女性对于企业和商业的*特价值和贡献应该是什么?
李倩玲:我自己的感觉,女性可以为企业和商界带来更多的爱。尤其是我做了母亲之后,才懂得了管理的精髓,变得更张扬真性情,更懂得关心别人的感受。比如与员工的互动,我们能从女性的角度思考一些他们的感受和问题,就像和你的孩子之间的互动,有时候是可以用在你与员工之间的互动上的,那种感觉是相通的。把下属和员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和培育,这是女性所特有的。
《商务周刊》:如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在您看来,媒介市场结构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趋势变化?
李倩玲:如果把媒体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打开来看,在活版印刷**之前,口耳相传都是比较小众的传播方式,后来活版印刷**了大众传播的新**,在21世纪达到**。而现在全世界和全中国的人们都正在目睹一个过程,就是消费者和媒体的互动从被动的接收信息,转变为新媒体可以实现定时**定人的互动功能。消费者由被动的接受你安排的某个时段的节目,变成消费者自己决定在什么时间、地点、什么载体上收看什么内容。在旧媒体时代,内容和载体是捆绑在一起的,不可拆解;而在新时代里,内容和载体是可分离的,而且内容的搬移是消费者可以决定的。
在很多***和新媒体的开发上,世界不是平的,中国是一个后发的媒体市场,随着新的科技带来的各种新的可能性,中国在很多新媒体上是超过世界许多其他发达国家的。
另一个趋势是消费者的社群化趋势,社群在以很快的速度蔓延。新媒体的消费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互联网集结起来共**造内容。当消费者集结成社群时,企业和厂商是不是那个社群的成员,或者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现在在中国,要变成消费者的敌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要变成消费者的朋友,在众多的传播渠道中用创意去抓取更多的注意力,却是高难的事。
《商务周刊》:您是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后大众传播时代”?
李倩玲:是的,据媒体行业的发展,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传统的媒体依然会存在,只是可能会扮演新的角色。新的媒体伴随着新的科技的到来,和消费者之间产生了新的关系。总的来说,有6个趋势可以清晰显示我们在进入“后大众传播”中:一是定时、**、定人的一对一沟通;二是打破时间、地点以及硬件局限的移动性,我们在期待纸媒如何把信息的**性和移动性相结合,**纸媒的第二春,使纸媒可以和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去竞争;三是可搜索性,我们认为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开始具有搜索的功能;四是社群化;五是互动性;六是载体自身的变化。载体**是单纯的内容载体,它也可以变成厂商和消费者交易行为发生的交易平台,比如腾讯的Q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