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陈发树每一次“赌”的背后,均有着一条固定的投资原则。在这个投资原则之下,陈发树一直保持着颇具说服力的投资回报纪录,他曾坦言自己“确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失手的地方”。他的投资原则是:*先是与民生相关的产业,其次投资对象是所在产业的前三名,*后投资对象需有****。对照这三点,不难发现陈发树*近减持紫金矿业套现13亿元之后收购青岛啤酒股份的动作,**符合要求。
除去运气的成分,仅为小学四年级毕业生的陈发树至少拥有自己*到的投资理念。
据说,这来自于对巴菲特和罗杰斯的研读。“我是反复地读,不断吸取其中的精华。我的很多投资理念都是从这些书本中学习来的。”陈发树曾表示。对照巴菲特,不难发现陈倾向于投传统行业,不做风投只投成熟产业,抓住稀缺性特点等投资理念,均与其相似。
这也成为了唐骏一个刻意打造的卖点。“把新华都做成巴菲特式的公司,把陈发树打造成中国的巴菲特。”唐毫不讳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陈具有成为中国巴菲特的条件:公司有200亿元现金、长期的投资心态和眼光,以及对商业的敏感性。据说,陈发树对资本市场相当敏感,对于局势的起伏,甚至是某支股票的走势,陈都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对个股的一些判断,判断十次准确六七次,这个准确率也很不容易了,比股评家要厉害。”唐骏说。
一般来说,对陈发树了解的人对他的评价大都逃不出三个:低调、谨慎、信任人。如果把低调看作他的从商理念,信任人看作他的处世哲学,那谨慎则是其投资原则。
在过去的25年中,陈发树以零售起步,实现了向工程、矿产、旅游、地产的逐步扩张。现在,两个新领域被加入进来:IT和投资。
实际上,新华都多元化扩张的产业数量已经不少,但新华都集团董事会主任龚严冰仍然认为这是陈发树谨慎选择之后的结果。“(这些产业)还是不多,按照新华都的经济实力能够做更多的产业,但是没有。”龚严冰告诉《环球企业家》,陈发树投资的机会太多了,“外面也有很多人找他,要收购的话一年我们做200多个收购案都可以,每天都可以签。”在众多投资诱惑面前,始终清晰的头脑和谨慎的心态,陈发树正在自己苦心经营的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
不仅是投资,陈发树在对零售实业的发展上,也采取了较为保守的行事方式。陈的逻辑是,扩张是肯定的,但**不会在全国扩张,也不会在好几个省同时扩张——凭借新华都的资金实力他**可以做到——而是一个省一个省的扩张。“能看出一个性格的问题,他的性格就是慢悠悠的,瞄准一个投一个。”唐骏说。
如今,新华都旗下已有4家控股子公司、3家参股公司,可谓“家大业大”。但陈发树并没有像很多企业董事长一样亲自把主营业务“抓得紧紧的”,而是**放权给下面的人,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宏观的战略投资家”。
当然,把自己多年辛苦打造的企业完**全交给外人经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但是陈发树确实做到了。
“陈发树说,因为我没有能耐,所以我要用有能耐的人,所以我就不去管事。”唐骏表示,“他不是一般的做到,确实很放手。”他举例说,对于他正在谈判的一项重大并购,陈发树只说了几句,“所有事情就交给你了,如果要派董事长,那你就是董事长,如果要派CEO,那你就去做CEO”。陈发树这种“不管事”的管理方式正是吸引唐骏之处,“他就是这种人,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我也希望有一个空间可以去发挥一下。”唐骏说。
陈发树能够做到“不管事”,还在于多年下来他积累了一支强大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其在用人方面展现的过人之处,甚至被认为是能取得今日成就的根本原因。早在9年前,陈发树就引入职业经理人,以试图消除家族企业管理的弊端。
作为新华都代表入驻紫金矿业的刘晓初当年曾是福建省体改委股份制与证券管理处处长,刘晓初利用他娴熟的资本运作手法,让紫金矿业为陈发树带来源源不断的**;分管新华都旗下武夷山股份公司的叶芦生曾是福建省证管办主任,同样熟悉资本运作的叶负责筹备武夷山旅游的上市事宜;而在新华都购物*当一面的周文贵则是陈发树从沃尔玛挖角过来的;再就是当新华都需要扩大影响力时,陈发树将“明星职业经理人”唐骏招至麾下。
有了“四大金刚”的坐阵,陈发树就可以安心地过上他喜欢的生活方式——在潜心研究巴菲特的同时,还全国到处飞,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战略,去了解不同的行业。
如今,唐骏还在筹划着将陈发树打造为一个“慈善家”,“我正在帮他做一个慈善基金,大约六七月份公布,这将是中国*大的一个,叫做新华都教育基金。我们已经在注册,我们想把它做成盖茨基金。”唐透露说,他还专门就此跟原来在微软时的顶头上司杰夫•莱克斯(Jeff Raikes)——已出任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CEO——交流过。为此,48岁的陈将捐出自己9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