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那个春天,邓国顺32岁了,他决定成为一个**。当时,电脑从主板、CPU到鼠标、键盘都在不断更新换代,惟有软驱多年顽固不变,而且始终都是标准配置。“能不能**一款容量比软盘大,更加稳定的存储产品呢?”邓国顺和一个同样**的湖南湘潭人成晓华在新加坡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当时,他们都被自己的想法惊呆了:这样一个软硬结合的产品将是划时代的技术,两个人为这个想法一夜未眠,第二天就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国创业。
怀揣着深圳市**赞助的12万元现金和几句鼓励的话,他们在深圳罗湖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正式宣布公司开张,“虽然总共才2个人”。在研发闪存盘(优盘)技术时,邓国顺曾经一连几次给微软的**顾问发电子邮件咨询,对方的回答都是:“NO,现在我们也没有这个东西,不能给你们任何意见。”
1999年下半年的很多时间里,邓国顺几乎足不出户、闭门造“盘”。
“并没有人相信我们会成功。”邓国顺仍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创业时的情景。他当然也十分准确地记得,3个月后将自己**的闪存盘(优盘)插到电脑的USB接口上,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图标,“我当时几乎快跳起来了。”他兴奋地描述。
那一年的11月份,****款USB闪存盘面世了,朗科公司将其命名为“优盘”。其实,在此之前的7年里,他并没有十分出色的成绩。
1992年,邓国顺在中科院计算中心拿到他的计算数学硕士学位后,顺理成章地去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联想,联想给邓国顺开的价*是每个月300元,半年后调整到400元,任务完成好的月份,邓国顺能拿到500元。并不明朗的前景和乏味的工作,对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来说,越来越没有吸引力。随后,他以访问学者身份远赴新加坡边留学边就业,做过软件开发、做过技术支持与参展工作,并担任过意大利飞利浦(Philips)亚太地区公司系统经理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