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仁天生就是个做生意的材料,因为,他很会“找*”。上个世纪70年代,大家都很穷。周福仁身边的年轻人都谈不上对象。但是,周福仁却谈上了对象,原因就是因为他脑瓜好使、勤快、会“找*”,啥挣*道,他都能找到。其实,当时他“找*”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捡柴*往外卖。
但是,那个年代,在一堆穷小子中,能找到对象是件一非常了不起的事,于是,大家一起推举周福仁当生产队小队长,好让他带大家一起“找*”。
周福仁非常清楚,自己家乡产粮并不多,靠种地很难*到*。但是,家乡却有用不完的矿石。中国*大的菱镁矿就在自己身旁边。那玩意儿卖了可是能*到*的。
于是,周福仁用村里仅有的两驾马车搞运输,往鞍山拉矿石挣力*。一年之后,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周福仁的人气越来越高。
当拉矿石的马车换成了汽车之后,周福仁又听说盘锦石油勘探局打出了石油,刚出的油都喷到了土坑里。他立即带人奔去,以50元/吨的价格买下一坑坑石油,将油融化提炼之后,再雇车以300元/吨卖给大连叉车厂;刚弄上油,他又了解到家乡的菱镁矿烧成粉,可做建房用的石棉瓦,于是又赶回村里,指挥村民大军进山……
完整产业链运作积聚数亿**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周福仁做上了石棉瓦生意。他发现,每天都有很多车到鞍山来拉轻烧粉(菱镁矿烧成的粉)做石棉瓦。他简单计算一下之后,承包了大队的两座窑,开始自己烧粉卖。一方面有广阔的市场,一方面自己做瓦的成本也降到*低,两全其美。周福仁说“这是我人生中**次完整的产业链运作,所以我的瓦总是比别人**多。”
接下来,周福仁一口气建了七座窑。东北全境、浙江慈溪、余姚、四川广汉、福建长乐等地的石棉瓦厂用的全是他的轻烧粉。1982年他在广州租了个仓库,成立了销售分部,同年又将瓦做到了贵阳,成立了生产分厂。
1983年,周福仁积累的资本已超过100万元。那一年,30岁的周福仁当选为辽宁省人大代表。
菱镁矿用普通方法烧制之后可造石棉瓦,如果继续用焦炭加大*力超高温焙烧,镁粉则会二次结晶变成异常坚硬的镁砂。镁砂可以制成镁砖———一种耐*材料,用于建造炼钢炉和其它高温作业设施。
一吨做石棉瓦的轻烧粉*多能卖80元*;而一吨低档镁砂可卖350元,中档的800元,高档的2000元甚至更高。周福仁的家乡是全球*优质的镁矿产地,周福仁没有理由放弃这个“找*”的机会。
于是,周福仁开始做镁砂,要做就要比别人做得好,周福仁一开始就投资2000多万元上了一套中档镁砂设备。
1988年,辽宁海城西洋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随着镁砂行情的一路走高,1995年,西洋公司销售额破天荒地增至5亿元!
没有一个产业是只涨不落的。在镁砂行业利润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激烈之后,周福仁开始寻找一个新的行业,可以让公司利润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