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利时的成长史,几个美国人在关键时点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他们也是利时在**市场不断进取的见证人。1994年,李立新从一个叫柯尔的人那里拿到*个海外订单,顺利将产品卖到美国市场;3年后,他又跟一个美国*大的家庭用品进口商Rick达成合作,把利时产品推入美国主流市场,利时的年销售额也迅速增至数千万美金。
2000年,李立新将利时约30%的年利润支付给一个叫马文的美国人作年薪,邀请对方担任利时的总裁,负责组建海外销售网络。2004年,利时的销售额突破15亿元。
2005年,李立新收购了香港主板上市的通达工业(00052.HK)29%的股份,他曾毫不讳言的表示,收购通达主要是看好对方在**的销售网络。
海外市场一步步成为利时集团的主要战场,利时9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但坐稳亚洲家用塑胶用品的**把交椅后,利时的增长速度不比从前,开始进入平稳期。而2007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又导致海外传统塑胶制品市场的需求急剧下滑,价格也大幅萎缩。
虽然通过为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零售*头做供货商,利时的塑料家用品卖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它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只能*取微薄的加工费。
再加上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外汇损失等因素,利时的塑胶制品出口业务面临一系列不利因素。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利时先后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做到平均每周有2款以上的新品面世;同时,还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在产品的功能上、外观上和材质上不断提升,因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平均售价。
李立新思考的还不仅仅是如何应对本次经济危机的问题。他希望朝着“微笑曲线”的上端走,做好研发、品牌,加强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