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香港是冒险家的乐园,投机商的天堂,曾经多少冒险家投机商,在这里炒楼炒股,浮沉于富贵之间,但戴云法始终靠脚踏实地的企业经营而立于不败之地。
1987年,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戴云法斥资800多万元在香港荃湾增购了6层厂房和8个车位,员工也由7人增加到了70多人,并扩大了产品种类。1996年,*江集团正式成立。
1997年,*江集团的厂房已经扩大到2000多平方米,员工也猛增至500多人,产品种类更是增加到1万多种,年出口金额高达一亿多元。
“在香港零售生意是做不大的,那几十年我一直在做出口。”戴云法说,在1997年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他就意识到东南亚国家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压力,于是开始琢磨怎样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后决定,在出口的同时针对内地市场做零售。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他在深圳布吉镇买下了1.68万平方米的土地,并亲自操刀设计,建成了中国*大欧陆风格的室内艺术品设计、开发、加工、制作中心。
“出口跟内销**是不同的两种模式,出口就像印刷机,只做几个品种,量的要求很大,一年就做几个款式;而内销的零售,数量多,但是品种必须齐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必须重新开始学习怎么做零售。”说起当年的艰难决定,他依然记忆犹新。
而在2008年金融风暴来临的前半年,他又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分析,他又做出了一个艰难而重要的决定:**停止做出口,将市场全部转向内地。他们给了海外客户三个月的消化期,三个月后将**停止出口。“做完这三个月,金融风暴就来了。”对于当时的决定,戴云法直称庆幸。
“这几年,形势发展太快。我投入了大量资金,损失了大量设备,就像用手动驾驶航空母舰过峡谷,什么时候撞上礁石都不知道,随时就可能成了泰坦尼克号了。幸运的是我下决心(转向)后*回来了。”戴云法对如何应对经济转型的体会是刻骨铭心的,也是非常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
戴云法把传统家具产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和从出口转为内销的主动求变的魄力,让不少浙商钦佩不已。“转型很痛苦,但是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用毛主席的话讲,就是‘而今迈步从头越’。”戴云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