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文化讲述宰相萧袍鲁故里

2014-10-14来源 : 互联网

我国北方的契丹族,于907年建立了契丹国;又以弯刀、弓弩、战马吞并了后晋,建立了辽国。随后,在长达200多年历史长河中,**了灿烂的辽文化,为后人留下众多的珍贵遗物和遗存。法库县,便是辽国“后族”“萧氏”的祖居热土。

法库县东北隅、辽河中游左岸,有座柏家沟镇。柏家沟镇西南距法库县城17公里,北邻法库县和平乡,东与昌图、开原隔辽河遥望,南依铁岭、调兵山。辽国道宗耶律洪基时期的“北府宰相”萧袍鲁,便长眠于斯。

接下来,就给诸位读者说说萧袍鲁的身世。

一嫁一娶 后族萧氏权倾朝野

先说说辽国“后族”“萧氏”的来历。

提及契丹族,人们便会立即想起“杨家将故事”中辽国主事儿的“萧太后”。其实,辽国的“萧太后”远不止一位。《辽史》“后妃传”中记载,辽国的20位后妃中,竟有18位后妃姓“萧”。还有一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氏”,其实她也姓“萧”。

欲说辽国“萧氏”,还要从契丹族起源说起。《契丹国志》记载:“以白马为图腾的部落,与以青牛为图腾的部落结合,繁衍了契丹民族。”史学家考证,契丹人的姓氏,是在辽国建国、“氏族部落制”解体之后,互通婚姻的两大部落分别采取的各自共姓。其中,“耶律”为原属“遥辇氏”八部成员的共姓;“萧”姓则是原来 “二审密”部落成员的共姓。姓“耶律”的契丹人,既有辽国的皇族、贵族,也有从事农牧业的贫民家族;姓“萧”的契丹人,不仅有与皇族通婚的“后族”、各级官员,还有平民百姓。

由于皇族“耶律氏”主要与“萧氏”通婚,以致辽国后妃几乎全是老“萧”家的姑娘。女儿做了后妃,哪能忘了爹妈娘家?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萧氏”家族的男人们也随之升官晋爵,还代代相传“世袭罔替”。在辽国,“萧氏”家族权倾朝野,占据着上自“北府宰相”、郡王,下至统军、林牙、宣徽使、枢密使等众多职位。《辽史》中记载的辽国220位重要官员中,竟有60多人出自“萧氏”家族。

与此同时,“耶律”皇族的公主,也大多“下嫁”给“萧氏”家族。《辽史·公主表》记载,辽国34位公主中,有26位成为老“萧”家的儿媳妇。而“萧氏”家族男子一旦当上“驸马”,那权势自然非同一般,多数身居“北府宰相”等要职,*次也要弄个郡王等显赫身份,否则,公主多没面子。

这一嫁一娶,便无形中增强了“萧氏”家族的权利,使其成为辽国的第二大**势力。下面要说的这位萧袍鲁,便是“萧氏”家族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

大型墓葬 发掘出土**墓志

法库县柏家沟镇前山村东北2.5公里处,有座蝴蝶山。1965年6月,在蝴蝶山南坡上,出土了一座大型墓葬,一时间轰动了全国考古界。

当年参加该墓葬考古发掘的考古**冯永谦先生撰文记载,墓葬位于蝴蝶山东西走向山谷的北山南坡之上,山坡坦缓,地面较平。东面为山谷开口;谷口东面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山岭;至此向东约7公里,便是辽河。1965年6月12日至7月3日,考古人员们发掘了这座大型墓葬。

经考古发掘发现,该墓葬为砖筑墓葬,墓门朝南,偏东24度;墓室前方后圆,呈马蹄状,南北长10.3米、东西宽9米,下部凿入山岩之内。墓道为坡道,长15米、宽3米。墓门为圆拱券,外部上方砖砌“普拍枋”;其上,磨制青灰沟纹长方砖,砌筑了5朵仿木建筑斗拱;斗拱之上为橑檐枋,画有椽头;其上为望板,覆盖青砖、磨瓦垄,构成前檐;正脊两端安置陶兽头。仅凭这墓门砌筑的豪华程度,便可想而知墓主人的身份了。

墓门内的甬道,长3.08米、宽1.65米、高2.4米,船篷式券顶。甬道左右两壁均有门,分别贯通东、西耳室。耳室均为正方形,边长各1.6米、高两米,叠涩穹隆顶正中,有直径0.5米圆孔,以石板覆盖。主墓室平面八角形,每边各长1.8米,直径4.8米、高3.8米,穹隆顶正中,留有直径1.1米圆孔,采用圆形大石板封顶。主墓室中的骨骸表明,该墓葬为夫妻合葬墓,男性年龄70多岁;女性年龄约40岁。

在诸多出土文物中,*为珍贵的当属一合石墓志。正是这合石墓志,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世。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