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着鸳鸯福寿字画的堂屋、花团锦簇的大饽饽、红袄红裤的笑盈盈的“九儿”……你以为这是“闯关东”拍摄基地?错了。这是一个文化搭台、营销唱戏的体验式营销现场,“年味山东——齐鲁风情民俗文化周”活动前日启幕。主办方对活动的设计不可谓不精心,现场有观众感慨:别看咱都是“海南丢”,老家的过年传统还真没见识过。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寻根活动,但是否能成为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笔者昨日跟随消费者亲历了这次体验营销。
一张假条点燃的灵感
“大连的山东人非常多,我自己就是。不过很多年轻人只知道户口本上籍贯写的山东,却对家乡一无所知。公司一直以来也有这样的想法,办一次活动把山东人聚在一起,传播山东的民俗文化,但一直没有契机。”谈及本次活动的由来,负责策划的小王颇有些感慨,“上个月,有一同事向**请年假,理由是家里的老人要求小辈们都集中在一起回山东来个寻根之旅。**看了假条,当即就召集人员开了企划会议。会上大家讨论后,产生了开展这样一次活动的想法。而那个请假的同事,去山东寻根的同时,也肩负寻找当地的手艺人和特产的任务。”不到一个月的筹划与准备,一出民俗文化好戏终于开腔。
重走“闯关东”之路的大饽饽
昨日上午十时许,笔者刚到达会场,便被一组精美的大馒头拽住了步子:鸳鸯、鲤鱼、龙凤……色彩艳丽,人们围着它们啧啧称奇,而作者仲师傅,此时正在小桌后仔细地为一个男孩画“桃子”。68岁的仲师傅是山东莱州人,从事面塑制作已经十几年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饽饽中的艺术品从山东来到大连,还颇费了几番周折。“来之前都加固了一遍,一路有保镖护送,但经过上千公里颠簸,还是有个别散了,落地之后又重新组装。来看展的顾客一到,就非常兴奋地上来摩挲,所以今天安排两个穿着山东传统服装的‘九儿’看着。”
会场内设置了诸如捏面人、吹糖人、摊煎饼等展位,都引得客人们驻足围观。笔者看到每个展位前有个签名单,上面已经都写满了电话和名字,原来这次活动不做现场销售,想要订货需要留下电话和名字。与民间手艺人一并展出的还有十余种来自山东各地的特色商品,如日照青茶、海鸭蛋、黄河大鲤鱼等。
如何让营销
与文化手拉手
作为一次体验式营销活动,主办方的营销部分是参观楼盘,但可能是因为***分太精彩,反而感觉楼盘营销成了配菜。现场询问参观者的印象,大家谈到的都是传统文化的技艺和作品。带着老妈妈一起来的于先生建议:“参观楼盘的时候,带队人员其实可以把楼盘介绍和山东文化相联系,让大家把对山东的好感联系到产品中来;另外现场也可以增加一点营销环节,你看沙盘被冷落在那边,没有引导不会有人想到去看看的……”
这次活动的**还是很成功的,一条“山东大饽饽只送不卖”的信息被朋友圈重重转发,到场宾客中有不少山东商会成员,有很多“海南丢”和他们的后裔,还有些是**里看到消息后来的。笔者粗略计算,昨日上午有一百四五十人现场参观,工作人员说,从两天来的情况看,热闹程度比预想的要好,“原本以为设在金石滩,会来一些开发区的中老年朋友,但现在看,有不少市内客人带着家人一起来。”
长知识的展会我们欢迎
“一进会场,就感到了一种新年提前到来般的热闹与喜气。”一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对笔者说,“入口处艺术品般的几组色泽鲜艳、造型各异的大馒头着实给我不小的震撼。”确实,就连平时并不爱“晒生活”的笔者也忍不住拍照发了朋友圈。
在展会现场,孩子们手里举着面人和糖人追逐打闹,守着入口处精美馒头的“九儿”们不得不时时弯腰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场内布置的摊位相对集中,手艺人们各自忙碌着,客人们排队领取特色手工艺品的同时,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一个小面团如何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蝶变。“摊位旁边都有关于手艺的介绍,挺长知识。”一位孩子母亲如是说。“在老家,饭桌上分主陪、副陪……”另一位家长指着一套古色古香的桌椅给孩子上起了课。
编中国结的赵大姐,则在现场收起了徒弟。她的摊子上,几个小姑娘围坐一圈,照着赵大姐的手法仔细地编着,“不能让她不劳而获,学学手艺也好。”一位母亲看着认真编着中国结的女儿说道。一个小姑娘折腾半天自己编出来个小的了,露出了欣喜满足的表情。
不过也有家长提出了建议:“孩子就知道潍坊有风筝,现在这个季节确实不适合放风筝,但要是能把参加风筝节的比较有特色的风筝摆进来几个,肯定效果不错。”另一个电视剧迷则表示,前两天热播《红高粱》她一集不落都看了,要是能照剧里搭个场景,摆几个酒坛子,就更有气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