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资料,烤冷面*早的起源该是东汉的“刘公汤饼”了,单单就我自己而言,我对“烤冷面”的印象来自于两年半前我在看到高速关卡上的“沈阳欢迎您”这五个字之后,车子驶进市区,正值一个城市*繁忙的时间,望不到尽头的红色尾灯,还有“辽A”字开头的汽车牌照都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诶,你在沈阳!”
走进旅店,简单的整理之后就开始在周边找些风味小吃,因为已经过了吃饭点儿,周围都开始显得有些寂寞了,一些饭店里的大叔阿姨已经开始忙着收拾桌椅,一个手推车孤零零的停在巷口,黄色的招牌上写着“烤冷面 鸡蛋饼”,我问阿姨“阿姨,烤冷面是什么啊?”阿姨抽着一支烟瞅瞅我说“就是烤冷面,有鸡蛋,有肠”。
一大片板状的冷面摊开在铁板上煎烤,阿姨熟练的将金灿灿的蛋液覆盖在两片面饼上,稍等一下,加上些嫩葱花,香菜碎,刷上以及调制好的酱料,卷些生菜,卷根香肠,然后切成一指宽的小段,整齐的排列在***餐盒里,这就是我人生中头一份儿的烤冷面。
也许是因为阿姨看我没吃过又多给我加了一个蛋,也许因为是**次品尝到他乡的味道,这份夹杂了我对沈城**印象的小吃总能让我回味无穷。
现在的烤冷面已经发展了很多种做法,曾见过卖韩式烤冷面的小摊上挂着的招牌画是一个穿着朝鲜裙的美女,手里端着一碗PS上去的烤冷面,笑的花枝招展。
做韩式烤冷面的小伙子一边听着DJ一边做面,身体随着音乐一摇一摆,拎起调料瓶在空中转悠两下才洒到冷面里,动作花哨空虚。
想起以前基础学院的门口也有一家烤冷面的小摊,摊主是个年龄很大的老奶奶了,即便是夏天她也会穿着长袖,再系着一个布满油渍的围裙,晚上下晚自习我一定会去排队买一份来吃,再带着罪恶感去操场跑几圈。
老奶奶冬天套着很厚的棉服,围着厚厚的围巾,带着帽子,只露出一双笑眼,没有顾客的时候便将双手**袖子里坐在小板凳上和旁边的人聊天,她的烤冷面仿佛也和她的人一样质朴,她的酱汁浓香,小铲子“咔咔”切冷面的声音也显得极为有节奏,放进盒子的烤冷面也俨然一份艺术品的样子,不散也不乱,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虽然动作一点也不花哨,可在我看来,那就是一场令人目眩的表演。
当我再在饭桌上听到前辈说他们那个年代的烤冷面,再回忆那五毛*的快乐时光时,我想也许这样的**小吃恰恰正是我们沟通的桥梁,虽然说有代沟的差异,但我们的味蕾却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这是巧合吗,这是天意才对,这都是因为我们身体里流着同样的血液,还有一个历经沧桑却永不苍老的吃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