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业风”吹进大学校园,不少大学生纷纷寻求适合自己的创业路,个别班级甚至全员创业,“创业热”在大学生中的温度越来越高。但浙江林学院的一份调查表明,虽然有个别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创业,成立公司,积累了几十万元甚至几**元资金,但成功的比例相当低,更多的学生都由于种种原因,创业梦想在开始不久就破灭了。
那么,大学生该如何理性对待创业呢?不少师生认为:大学生如果在创业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会提高***;同时,大学生创业不能过于苛求成功,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创业上,大学期间的创业主要还是积累经验;创业前要了解自己适不适合创业,一开始不宜投入过多资金,千万不能因为创业失败而无法承受。
据调查显示,浙江林学院有过创业经历,或正在创业的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7%左右,其中只有1%左右是真正抱着干事业的目的而去创业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创业**是为了挣*,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一份兴趣,以及能够从中积累经验,并让自己和社会现实更紧密融合。
“我们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同时也要提醒广大学生,千万不能盲目创业。”浙江林学院团委副书记胡榕说:“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更多的应是接触社会、积累经验,只有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做大做强,才是正确的创业之路。”
“学生不抱有过高功利心的创业尝试,是十分值得鼓励和肯定的。如果功利心过高、投入时间、精力和资金过高,一旦创业失败,一些大学生就可能难以承受,甚至会导致学业也无法顺利完成。”浙江林学院从事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马小辉副教授认为。
马小辉说:“作为学校,我们应该对大学生多做一些引导工作,让他们抱着平常心去创业,在创业中感受乐趣和幸福,千万不要把创业变成包袱。同时,也要通过创业教育与创业尝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和健康的创业心理,大学生的创业不能仅看挣了多少*,更应该看重的是过程和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