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与王永庆的共同致富习惯!

2018-04-19来源 : 互联网

小巴菲特报纸越送越老练,生意也越做越精。送报时顺便推销日历,还会问人家有没有过期的杂志,他帮忙回收。当时二战期间纸张紧缺。有些人把旧杂志扔在楼梯拐角,巴菲特就拿走顺便义务做清洁。卖废纸之前巴菲特会一本本检查杂志上的标签,看什么时候订阅到期。然后记在一个本子上。这是摩科崔尔出版社雇他做推销员专门发的记事本。他一户户做好清楚的档案记录,一看哪一户订期快要结束了,就去敲门推销新杂志。推销出一份杂志,可比送**报纸挣的*多。

在用心上,华人*富王永庆比小巴菲特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永庆生于1917年,比巴菲特大13岁。小学毕业后家贫失学,15岁时跟着叔叔到嘉义县城闯荡,找到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打工。王永庆边干活边留心,白天看**如何做生意,晚上关门后看**如何记账算账,晚上躺上床就回想**的事,回忆**的每个动作每句话,想想是什么意思,牢牢记在心里。过了短短半年就熟悉米店生意了

1932年春节过后,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200元*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由于本*少,只能在*偏僻的地段租一间*小的房子。结果开业后根本没人来买米。王永庆不断琢磨,想出三招。

一是提高质量。当时碾米技术落后,米里面都有很多糠、沙砾和小石头等杂物,米店不管,只能买回家后自已拣。王永庆却是先拣的干干净净再卖。

二是********的米店都不送米,王永庆看到有些年纪大的阿姨背不动,就主*************一家几口人,一次买三斗米大概能吃几天。倒米前他先把米缸擦干净,把新米放在下面,陈米放在上面。估计过多少天能吃完,记在小本子上,到了日子就主动送米上门。

三是可以赊账。当时很多人家都很穷,米店都不赊账,往往发了工资才能去买米。王永庆的米店可以赊账,先吃米,记下来发工资的日子,等发了工资一两天后再去要米*。用了这三招,王永庆米店的口碑越来越好,*多**可卖出一百多斗大米,从此开始成就*富之路。

标签: 巴菲特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