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当过兵,退伍之后做过器材代理,搞过文化传播,还涉足过房地产,上世纪90年代揣着3万元到上海打拼,租住在弄堂,碰到一位靠给医院租赁眼科*疗仪器为生的邻居,几番闲聊下来,全无行业经验的陈邦决定入行淘金,并且没过多久“就找到了感觉”。
1997年,陈邦采取“院中院”的模式与**医院捆绑合作,在**医院中设立眼科专科做近视检查和常规眼科手术。那几年依托**医院的优势资源,陈邦*到了**桶金。2001年陈邦自立门户,在沈阳开出**家眼科专科医院,不过生意一落千丈。陈邦决定做*后一搏,2003年在长沙、武汉和成都同时设立四家医院,连锁品牌之路让爱尔眼科起死回生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在创业板*批上市的28家企业中,成立于2003年的爱尔眼科是为数不多的“适龄”公司。6年的时间,从一家只有1500平方米的“诊所式”眼科医院到如今有着19家连锁分院的医疗集团,这些在陈邦看来只能算是“走得比较平稳”,因为当时爱尔眼科曾有机会跑得令人炫目。
“2004年,爱尔眼科还不满一周岁的时候,我们就准备把公司弄到纳斯达克去”,陈邦顿了顿,“大家可能不相信,不过当时我们确实认真跟美国的风投谈了两年,那边很感兴趣,是我们自己在*后关头放弃的。”作罢的原因是,陈邦认为境外的资本不能很好地理解民营医院当时在国内的行业处境。“民营的身份让我们成为**个吃螃蟹者,没有现成的可以照搬照套,还是自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