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功企业家至今仍对当年差点被风投“搞死”的经历心有余悸。当时企业在经历了A轮**之后,产品逐步成熟,也想进一步扩充资金。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风投L先生。在交谈之后,L先生对这位企业家的公司十分赞赏,当场就要作势签支票。
“要不这样,我们搞个隆重的**发布仪式,当场签约。”然后风投对企业家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回去花*,把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弄上去,之后争取三年上市。
这位企业家兴冲冲地跑回去,从自己创业的小办公楼里退出来,花几十万租了个看上去比较像样的办公地点,交付了租金之后开始装修。
这期间该风投也到公司做了尽职调查,但是却始终没有实践*后签支票的一步——— 事后才知道,这家基金已经投资了该企业家的竞争对手,尽职调查是为了掌握更多关于企业的数据与内部情况。而这使得本来就缺*的企业家在搬回原来地方的同时,又不得不支付租楼违约金,公司也险些就此一蹶不振。———而这位风投至今仍活跃在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