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资金,他又开始做五金生意,搞进出口贸易。*,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了。1958年,香港商界三位能人“誓师结义”,他们是李兆基、郭得胜、冯景禧。他们伙同另外5位股东,组成“永业企业公司”,*先买入沙田酒店,红红**地经营起来。
到了1963年,“三剑侠”索性“甩掉”其他股东;三人合作组建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新”字是取自冯景禧的新禧公司,“鸿”字是取自郭得胜的鸿昌合记,“基”字是取自李兆基的名字。新鸿基初期的规模很小,只有十多名职员,注册资本港币500万元,实付资本300万元(每人投资100万元)。在当时的香港商界,三人都不过是中等的商人。
“三剑侠”经过5年的合作,积累了地产经验,有了新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誓与其他地产公司一较高低。别人开发地产多集中在商业和工业用地,即使兴建住宅楼宇,也多往大型屋村或豪华住区发展。但新鸿基却看准了中小型住宅楼宇,这正适应了工商业的急剧发展及青年一代组建家庭的特点,因此,新鸿基的地产事业,正可谓一日千里。
1972年李兆基辞去新鸿基总经理一职,只留任副主席。三剑分家,李兆基获得大约价值5000万元的地盘和物业。就在这—年年底,他凭着这些家当又与胡宝星等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正值股票市场炒得天翻地覆,李兆基趁热打铁,以每股1元,升水至17元,将永泰建业公司实收股本25324万港元,出售股票套现,大*了一笔。
1973年3月,香港股票大崩溃,地产也陷入低谷,李兆基瞅准行情,立即将*来的*抛出,趁旧楼价格和土地价格大跌,迅速进行收购。实物总比钞票令他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