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市场上*一无二的产品,成功的大门向陈泽民敞开了。但是,如何让商家和客户接受?下了班,年近五十的陈泽民蹬着三轮车开始推销产品。他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到市内的副食品商店,现场煮给人家品尝。
1990年12月底,陈泽民把速冻汤圆拉到了郑州市很有名气的一家副食品商场。商场负责人在尝了“三全凌汤圆”后,半信半疑地答应先进两箱试试。他又拜访了郑州市的几大商场,也争取到了“送两箱试试”的待遇。然而,第二天,经理们就希望陈泽民长期大量供货。
那年春节前,陈泽民去北京开会,他带着速冻汤圆模型到了西单菜市场。经过耐心讲解,商场负责人同意进两吨来试销。结果会还没开完,商场经理就打来电话,让他以*快速度再送来5吨。
此后,陈泽民先后在西安、太原、沈阳、济南、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渠道。经过一年多的市场**,陈泽民认识到速冻食品将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便于1992年5月辞职下海专心卖汤圆,并开始组建“三全食品厂”。
当时,一套进口的速冻机需要1000多万元,国产的也得100多万元,陈泽民就自己买材料,自己设计制造,硬是建起了当时国内**条速冻汤圆生产线,正式走上工业化生产的轨道。
1992年下半年,陈泽民把生产管理交给家人,一个人开着一辆4000元买来的二手旧面包车,拉着冰箱、锅碗瓢盆、燃气灶,到全国各地现煮现尝地跑推销。
在陈泽民看来,这是一段非常艰辛的经历。可就是用这种*笨的方法,“三全凌汤圆”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迅速打开。1993年起,三全的日产量达到了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