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的城市中,同样会有***爆的夜店。但其经营者经常会面临的难题是,难以持久吸引顾客。某个名气骤升的酒吧,随着“尝鲜”的人快速涌入、快速失去兴趣,营业额也会经历过山车式的曲线。谁能制造持久魅力,谁将真正赢得夜店市场,但就**市场来说,能够依靠这一行业持续**的商人也不多见,盛智文即为其中翘楚。
作为香港的地标式商业街,中国大陆游客同样喜欢去兰桂坊“到此一游”。香港人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变化,并批评香港兰桂坊今不如昔。为了留住老用户,盛智文已经有了实际行动,比如推倒了他在兰桂坊街区*早购买的两栋楼—加州大厦和加州娱乐大厦,重新修建一栋25层楼高的新楼,来**兰桂坊作为“亚洲夜店**街”的宝座。
这不是兰桂坊**次遇到人群的变化,也不会是*后一次。在大陆游客到来前,兰桂坊历史上接待的客人有美国越战大兵、英殖民**官员、恐慌着97回归夜夜买醉的人,以及不断从国外回流、习惯了西式生活的香港人。盛智文说:“过去30年里,这样的事情我经历得太多了。每一回出现什么新地方、新变化的时候,他们都说:‘噢,这下子兰桂坊可完了’,可是,兰桂坊到现在还没完。”
兰桂坊已经是一块30年不灭的闪烁招牌,世界在变,不变的是在香港找不到第二个兰桂坊,这里是**夜店、是欢乐时光的代名词、是明星云集的潮流之地,不变的是这里永远有快乐的盛大派对,欢迎所有人。
对盛智文来说,这些变化就像时装行业流行长袖、短袖或者中袖一样平常。他要打造的兰桂坊也不是娱乐一条街那么简单。*初创办兰桂坊,从未有餐饮经营经验的他就用了自己摸爬滚打服装行业的方**,他的兰桂坊要具备时尚属性,要成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引领者。
“时尚就是不断变化,就是关于如何前瞻性的思考。” 他对《环球企业家》说,面对变化*好准备的是提前创造那“一点点的不同”,创造独特的风格,“比竞争对手多一步,那么就可以了。”
1983年,盛智文在皇后大道附近寻找到兰桂坊,一条被认为处于城市之外的破落小巷,并开出加利福尼亚餐厅,便是一大创举、一大时尚。在它之前,要在香港吃顿好吃的,只有去高级酒店的餐厅,那里必须很英国式地着正装,穿外套、戴领带。而盛智文的加利福尼亚则**次带来放松、休闲的就餐氛围。立刻, “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买手的朋友们来了”,还有其他“很多美丽的人们”都涌来了。
那一年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上映,那个年代是香港影视业蓬勃发展的好日子—盛智文笑着回忆说,故事太多太多了。“王菲刚刚起步,常来到兰桂坊;陈百强几乎每天都来,曾经都睡在兰桂坊里的;还有杨紫琼,兰桂坊伴着她的成长,她曾经就坐在靠里的座位……”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盛智文的兰桂坊开始了自己星光熠熠的传奇。
那时距离盛智文**次来到香港已有14年了。他一直专心经营着自己的国际服装贸易公司,专攻出口北美与欧洲的中高档时装,在台湾、菲律宾等地设立了 30多个办公室。他自认为这个阶段学会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懂得何谓时尚,二是学会理解本地文化才能和各地人打好交道。这两点就帮助从来没有经营过餐厅,更没有想过所谓的“模式”,只是单纯地开了一家叫加利福尼亚的餐厅的他,自此没有停止过引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