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辉酒店吴祖清:半碗残汤“煨”出事业拐点

2018-06-16来源 : 互联网

凭着一碗水饺,吴祖清两口子仅用两年时间就积攒下数十万元家产。有了**桶金,两人开始谋划开一间餐厅,转行做利润更高的中餐生意

时值90年代中后期,艳阳天、三五醇等民营餐饮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本地餐饮*头,靠数十年一个特色的*****在这轮竞争中尽显颓势。

看着风起云涌的餐饮市场,吴祖清两口子再也坐不住了,“再这样等机会,就只能开一辈子排档店了。”两人寻遍江城各个餐饮集散地,*终在青山区友谊大道找到一处400多平方的门面,这种规模介于特色店和大众平价店之间,一贯谨慎的吴祖清看中了当时流行的荆沙甲鱼作为餐厅特色,店名以自己儿子名字命名“鹏辉酒店”。

但等他们的店开张后才发现,甲鱼餐馆远没有她想像中**,虽然满大街都是这个菜,但真正**的就是当年做得早、口碑在外的少数几家,其他人都是在后边“捡”人家剩下的生意。

每天守着刚刚**的生意,两口子头一次体会到挫折感。1997年中,尹兴宝关了门准备家人晚饭时,找出了当天没卖出去的一只鸡和大半碗没用完的甲鱼底汤。尹兴宝干脆将两样东西合二为一,自创了一道“荆沙鸡”,哪知店里的伙计一尝,都大呼过瘾,跟荆沙甲鱼比,别有一番风味。

吴祖清计上心头,何不推出这道“荆沙鸡”试试,既沾了荆沙甲鱼的光,又能错位经营。新菜推出伊始,吴祖清在成本35元的荆沙鸡上仅加十元销售,低价加地道,果然奏效。新菜不但吸引了众多爱尝鲜的顾客,还引得周边一批店跟风搞出荆沙鸡、荆沙鸭风味店。吴祖清的一招错位经营,让他们的家产从数十万增长到**级。

少走100米又是一片天

餐厅定位成功后,经营者*想迈的第二步就是开分店,扩大规模。如果说新开餐馆的*要问题是定位准确的话,那么开分店*大的问题就是选址正确,2003年,吴祖清花了上十万元“学费”明白了这个道理。

**家新店,吴祖清选在老店不远处和平大道上一个700多平方的门面,她知道自己的酒店影响力仍局限在老店周边三站路的圈子里,所以认为新店只能选在这个顾客圈内。

然而新店开张后,事情并没像他们想像中发展,该宣传的宣传了,但两店生意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望着这个“黑洞”吞噬着他们辛苦积累的财富,两人急得直跺脚。

急得没辄的吴祖清干脆跑到街上散心解闷,时值下班时间,新店旁边就是几家武钢、中石化等企业的下属单位,滚滚人流直往车站方向涌动,很快,沿路的一排小吃、餐厅门前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火爆。

此情此景搅得吴祖清心里更加烦躁,她的店菜肴口味、分量一点不比他们差,但因相距百余米距离,两边生意有天壤之别。

恰巧一位熟客也带着几个人准备进店就餐,吴祖清赶紧上前搭讪,问他们为什么不到她那吃饭,对方答道:“我们到这边吃完了顺路就能搭车回家,到你那边还得多走一截回头路。”对方一句解开问题的症结所在,不仅新店生意不好,新店那一边的几家餐馆生意都跟他们一样不太好。

得知这一消息后,吴祖清与尹兴宝以*快速度将这家店盘出去,多投近十万元在旁边旺地租下一间门面,经此调整,分店生意果然大为改善,半年时间扭亏为盈。

2008年10月,第三家店在青山开张,记者问她,恰逢金融危机的时期开业,会不会影响新店生意,吴祖清颇为自信地说:“再不景气的市场,也有人**;再兴旺的市场,也有店关门,关键得看什么人在做。”

标签: 鹏辉酒店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