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年的10万个塑料瓶,让小团队获得了很大满足感。然而,翻开公司的账目,市场总监侯政力发现,一年下来,不仅没有盈余,前期投入的近4万元也全部打了水漂。资金困难、运作模式不清晰、与回收公司雷同,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三座大山。
“资金支出当中,租用仓库占据了*大块头;其次是购买礼品、雇用兼职。”没有经验,一开始学生们租用的是一楼的仓库,租金高达1000元/月。后来,他们寻找到地理位置较差的仓库,租金只需要600元/月。每两周可回收7000个塑料瓶,然后花200元租用大卡车把塑料瓶拉到回收站,换回来的*,抵扣完当月的租金,基本上所剩无几。此外,黄骏杰坚持礼品积分制,每个礼物成本2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今年大三的刘冬雪是团队的主创之一,一年来没有领过一分*工资。5人的创业团队,有两个选择了退出。今年6月份毕业的黄骏杰和侯政力不能再住学校宿舍,两人合租在月租金500元的城中村里,黄骏杰的生活费需要家长提供,侯政力选择周末兼职*点生活费。不久前,来自福建的蔡汝维加入团队,未来3个人要一起挤在出租屋里。
黄骏杰不愿放弃。*初他想利用回收的塑料瓶加工成T恤、环保袋等产品,但工艺很复杂,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大企业能做。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向江苏一家环保企业购买布料,通过设计加工,改造成T恤等产品,再以会员积分的方式卖出。
“我们团队已经没有*了。”新学期开始,他们想出一个新的营销策略,向500人每人借10元,用筹集到的5000元来支撑新学期的塑料瓶回收。
“我们打算在今年10月1日至明年2月1日,用4个月时间,让深职院7000个人养成收集塑料瓶的习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团队需要10795元。黄骏杰列出了资金用途明细单。“塑料瓶存放仓库2400元,实用礼品5834元,兼职服务人员2560元。”他计划在网站上筹款5000元,向学生们借款5000元,团队自己出款794元,用以支持公司新学期的运营。
如果还是借不到*怎么办?黄骏杰思索片刻说:“也许我们就要**大家了,这半年来的心血以及一个热衷于环保的组织将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