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京东商城刘强东拿到**笔风投时,看见马云的淘宝网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开始跃跃欲试。”说起自己**次创业时的经历,陈果累依然眉飞色舞。
2007年是中国电子商务飞跃发展的一年,那时陈果累还是西华师范大学大四的学生。“当时看见在电子商务平台有马云、刘强东那么多成功的案例,于是我和同学、师弟组建了一支团队,打算在这个领域‘大展拳脚''.”于是,’泡泡购‘由此诞生。
“泡泡购”定位于“网上便利超市”,**大学生中“宅男”、“宅女”从网上购买日用品、零食,甚至包括收衣服、洗衣服、送餐等服务。记者了解到,“泡泡购”于2007年底正式推出。
以一套出租房作为库房和厨房,4辆自行车和1辆电动车作为配送工具,8个人作为送货员--就这样,“泡泡购”运营起来了。
“泡泡购”的启动,对于初次尝试创业的陈果累团队来说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也让他结识了全国的一批电子商务创业者。“当时一笔单子做下来也就3~4元*的利润。”陈果累说,“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快消品领域的朋友,所以在进货渠道上有优势,价格比超市也卖得便宜,所以希望以量取胜。”
然而,现实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泡泡购”网站从诞生起到*终关闭,销售额*高的**也仅有2000多元,*低时只有300多元。而在当时,即使是一个高校的小卖部,**的销售额至少也能达到6000元以上,“泡泡购”可谓经营步履维艰。
“我们动用了能用到的一切关系,包括同学、朋友等进行宣传,同时还打印了很多宣传单在学校内发放。”陈果累说,做电子商务成本太大了,包括宣传费、运营费、配送费等,然而尽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市场仍然没能拓宽。就这样,“泡泡购”一直持续到2008年,直到5·12汶川大地震。
“我们团队中很多同学都来自重灾区,我自己也是。”陈果累回忆说,“2008年正值我快毕业的时候,汶川发生大地震,于是我们团队把仓库里剩余的东西该捐的捐出去,团队也就算解散了。”
团队的离散让“泡泡购”网站也就这样被搁置起来。7月毕业以后,“泡泡购”团队的成员各奔东西,陈果累也定于9月份到成都找工作。“泡泡购”终究成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