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货+分拣  成就“梅林核桃王”

2018-08-18来源 : 互联网

零打碎敲地卖,优势在少压资金,劣势则产品品质不稳定,而且这种天然的农产品很难像工业品那样做到工业标准化,价格也会随着季节波动。2008年,杨世明父亲在老家为他收购了一批特殊核桃,当地人称为“草果核”,就是因为其外形像肉豆蔻,也就是俗名叫“草果”的一种食用香料,长圆形,壳薄肉香脆还略带甜味,两个核桃放在手上一起捏,就能捏碎皮,客户反映非常好。

“我当时就想必须解决品质和价格浮动问题,农产品地域特征非常明显,就和大红袍一样,真正好的产品是非常有限的。”杨世明说,这时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每年在9月份当地核桃上市时大量囤积,老家气候干爽阴凉,空间大适合核桃存储。**次胆子比较小,以一吨4万多元的价格屯了5吨,可不到2月份就卖光了。这给了他极大的勇气,现在一压至少40多万元的资金,但却**了核桃买家吃到质量、价格稳定的核桃。

2009年春节,由于顾客的需求增多,杨世明开了淘宝店,他采取了两项重要的经营模式,逐步开始将核桃卖到全国。

*先是租借笋岗仓库作为核桃中转站,在那里他与一家做饮料的商人达成仓储协议,冬季饮料淡季却是核桃销售旺季,卡车将核桃从杨世明老家运来就放这里,杨世明掏更多的租金。这种互补的合伙制极大摊薄了成本,却**了货物发送速度,买家能及时收到货物。其次,杨世明虽然买了一辆车送货,但他发现成本并不低,随着销售量逐渐增大,他终于有资本和快递公司协商价*了,以5元快递3公斤的价格起步,多一公斤多1元的优惠价格解决了不让顾客等的难题。现在虽然每月付给快递公司费用1万多元,但却让杨世明的核桃卖得越来越*。

辞职之前在消费品领域摸爬滚打,现在给杨世明带来了经验:“客户的消费经验是,拿到核桃后一大袋里有一颗是小个的,都会让他感觉**有偷工减料之嫌,更别说是空壳或铁核桃。”杨世明说,在虚拟的销售网络里,只有真诚才能打开销路,**的出路就是尽可能地标准化。他在梅林的店铺里请了4个员工,其中有两个人专门负责在仓库打包分等级,目前他的3个品种核桃分成七八个等级,除了按大小外,还根据口味分。

“花了这个价*,就有了对货品的预期性,这样做品质起伏不会太大,所以重复购买的客户越来越多。这也让我摆脱了一般网店的低价诱惑,现在30元左右一斤,做了3年多从来不打折业绩也一直飙升,梅林核桃王的名声也逐渐在网络上传开。”杨世明说。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