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在小飞乐诞生的6年后,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中国资本市场正式诞生,中国迈出了证券市场的**步。1990年,海尔出口德国2万台冰箱,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入欧洲家电市场,也是海尔迈向世界**步。
一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市场,一边是野心勃勃走出去的公司,它们都小心翼翼地向未知领域伸出手去。时代的发展,也必然会把他们连接到一起。这是证券市场的魅力所在,这是张瑞敏必然的选择。1993年,这一结缘终于到来。海尔工业园,如今已是青岛这座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可是1992年张瑞敏带记者到此参观时,这里刚刚开始建设。当时几个人就是站在一个土堆上瞭望未来。
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了生产多元化的产品,为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张瑞敏要建自己的工业园,然而资金却无着落。中国证券市场的启动,着实令当年的张瑞敏兴奋不已。在海尔上市前,他跟别人说,“上个世纪初,企业谁做得快谁就会取胜,比如福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企业谁做得好谁就会取胜,比如日本制造业崛起;信息经济时代,谁做得对谁就会取胜。”
没错,向证券市场借力的时候到了。
1993年11月19日,青岛海尔(600690,股吧)登陆上交所上市,以每股7.38元的价格成功发行5000万股,募得3.69亿元资金。正是这次IPO募集的资金**了海尔工业园按期建设,为公司的发展“铆足”了后劲。在当年的土堆上,建成了海尔的总部大楼,成为海尔推进多元化、战略**化的策源地。
其后,青岛海尔通过多次配股和增发,实现了从单一的冰箱产品领域,继而拓展到了洗衣机、空调、冷柜、热水器等成套白电产品,并迅速发展为国内家电**。1996年,青岛海尔实施了配股,前瞻性地把配股资金投入到无氟家电的开发。
“正是利用本次配股募集的资金,海尔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升级和改造,把握了未来行业发展方向,”张瑞敏如此解释此次借力,它使得海尔已经具备了深厚的技术积淀,在近年来环保节能成为市场主题之时,海尔已然走在了市场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