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简史:三个方面搅乱车市格局

2018-08-20来源 : 互联网

纵观吉利自1998年*款产品上市至今的发展历史,他们至少在三个方面搅乱了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吉利曾三次挑起国内车市的价格战,使今天的汽车至少便宜了10%;吉利**了民营企业造车的先河,使得这个当年被视为战备物资领域的市场正式面向民资开放;吉利定义了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尽管时至今日这个规则仍然不被**车企视为主流。

*先,在价格层面。由于吉利是一个新创品牌,既无造车经验,又无技术背景,因此只能低价切入市场。在推出华普品牌之前,吉利产品全线售价都在8万元以内。这样的价格只能**大约6%的利润,远低于2002年以前同行业超过20%的水平。考虑到自身的品牌溢价能力,吉利这也是无奈之举。但这样做有三个不利结果:一是一开始就走低价路线,会使用户形成一种低端产品的思维定势,未来很难向上提升品牌;二是必须不断动用价格武器才能引发用户关注;三是,为了维持低价必须不断控制成本,而控制成本又很可能牺牲产品质量。

当然,既然选择了低价路线,吉利便只有一条道走到黑。在10余年中,他们多次主动挑起价格战,先后迫使奥拓、夏利甚至后来的赛欧等品牌降价,而这些产品的降价又进一步带动更**别产品价格联动,*终撬动整个汽车市场的价格水平。在这一点上,每个中国车主都应该感谢吉利。

其次,在民企造车层面。从吉利盖起工厂,设计好产品,却找不到目录那一刻起,李书福便不断炒作发改委应该放宽对民企限制的话题。毕竟外资都拿到资格了,民企凭什么享受不到“国民待遇”?尽管*终李书福被迫走了曲线救国道路,但吉利至少撕开了一条民企可以造车的口子。之后,比亚迪、力帆等才尾随而至。这些民企的产品虽然还暂时难以达到中端市场的要求,但他们在竞争意识上迫使整个行业**从当年的计划经济时代走了出来。

再次,在游戏规则层面,吉利也是一个勇敢的搅局者。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无非是指产品研发、产能布局与销售管理几个方面的运作模式。吉利进入汽车行业初期,一没*,二没人,三没技术,如果按照常理出牌,只有死路一条。吉利必须在各个主要环节上创建自己的游戏规则。没有资金,想办法开源节流,没有人才,想办法吸引人才或是培养人才,没有技术,想办法搞到技术*终,吉利成功摸索到一条***创的模式。

在资金问题上,李书福创造性地推出了一个“老板工程”,其宗旨是股权与经营权不分离,鼓励浙江当地民企投资吉利生产、配套体系。由于吉利本身号召力不够,国内的契约环境又不足以令老板们放心大胆地把*直接交给李书福。因此这种股权与经营权不分离的做法很符合当时老板们的胃口,很快为吉利解决了上市前的资金缺口问题。虽然这一工程带来一系列管理问题,但后期通过诸多变革,负面因素已经基本消除。

在人才问题上,吉利花小*办大事,大范围聘请高校汽车专业毕业生以及汽车企业退休人员。同时,自办吉利大学,为企业输送熟练技术工人以及产品开发人才。这样做不仅实用,而且成本更低,也**符合吉利发展初期的要求。吉利的这条人才链条随着吉利大学的逐步正规而变得异常牢固。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