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重利空因素影响,近几个月新兴市场货币全面下跌。其中,俄罗斯卢布对美元自今年初以来已累计下跌约40%,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汇率在*近三个月也下跌了17%。
货币贬值加剧了新兴市场资本外逃、股市下跌、通胀高企、债务上涨等问题,各新兴经济体**被迫纷纷出手上调利率或采取多种干预汇市措施。
然而,在美元大幅升值、**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加之内部结构性问题显著,新兴市场短期内空恐难力挽狂澜。
**因素重创多国货币
近期,新兴市场货币遭受重压持续走低。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过去三个月,衡量多个发展中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强弱程度的摩根大通新兴市场货币指数(JPMorgan EMCI)下滑8%,12月8日一度跌至2000年开始编制该指数以来的*低水平。美国《彭博商业周刊》追踪20种新兴市场关键汇率的指数当日也降至2003年4月以来*低点,今年累计下跌10.2%。但事实上,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等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的跌幅远超这一数字。
自今年3月以来,俄罗斯卢布对美元和欧元汇率一路下滑。据统计,今年年初至今,卢布对美元汇率累计贬值39.31%,对欧元汇率则下跌约32%,而上一次卢布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贬值要追溯到16年前。近期卢布贬值更是有加速之势。上周,卢布对美元下跌4.3%,其中周一重挫9%,创1998年以来*大单日跌幅。
拉美国家货币的跌幅也在新兴经济体货币中居前。自巴西世界杯之后,巴西雷亚尔步入贬值通道,特别是受日前大选选情等因素的影响,贬值趋势有所加速。据《金融时报》报道,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在过去三个月里下跌17%。12月9日,雷亚尔一度跌至2.6174/美元,为2005年4月以来的盘中*低水平。据路透社报道,哥伦比亚比索在过去5个月里累计下滑约23%,墨西哥比索也已降至逾四年以来*低水平。
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也有不同程度的跌幅。在11月24日至30日的一周里,美元对伊朗里亚尔汇率持续走高,里亚尔累计贬值幅度达到5%。与8月份相比,韩元下跌约8.5%,南非兰特下跌约7%,印尼卢比下跌6.5%,马来西亚林吉特下跌4%。其中,上周马币领跌亚洲货币,跌幅为1.08%,马来西亚林吉特跌至2010年2月以来低点,今年至今表现*差新兴亚洲货币。
此轮广泛的新兴市场货币贬值主要受到了多重外部因素的推动,*当其冲的是美元走强。在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背景下,美联储于今年10月底宣布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全面退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同时关于美联储将开始加息的市场预期也在不断升温。
受此影响,今年7月以来,美元指数一路震荡上涨,美元对多数新兴市场货币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上周五公布的11月美国非农就业增长远超预期,助推美元指数在当日收盘时创8年新高,美元对一些货币的汇率也相应升至金融危机以来*高点。
**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也是部分新兴市场产油国货币贬值的主要推力。受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美元走强、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等影响,原油价格自6月份以来已累计下跌逾35%,而欧佩克上个月宣布不减产决定更是放大了油价将继续下滑的预期。
油价的持续走低及其带动的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滑,给俄罗斯、马来西亚、伊朗、尼日利亚、墨西哥、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和自然资源出口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财政风险,迫使投资者不断抛售这些国家的货币,加剧了其货币的贬值进程。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日前表示,**市场低油价已致使俄罗斯损失1000亿美元,只要油价继续下跌,卢布就会继续贬值。
部分地区地缘政治风险增加也拖累了新兴市场货币的走势。随着乌克兰局势的恶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的数轮经济制裁给俄罗斯经济造成了深重的负面影响。伊核问题六方会谈国上个月宣布暂停谈判,也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增加了这些国家的经济下行风险,使得其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进一步遭到抛售,从而加速了其货币下跌。此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日元贬值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令亚洲新兴经济体货币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