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心念念的要创业,但你真的想好了吗?现在许多大佬们的成功故事背后,通常都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故”,试错,试错,试着试着就对了。这就是创业要面对的残酷事实: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常态。你有一颗大心脏去坦然接受失败吗?
1、“加法”谁都会,你会做“减法”吗?
许多创业者爱讲大故事,但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得越复杂,需要整合的资源越多,越难做成,好的项目常常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好的产品往往从一个痛点出发就能迅速做大。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比如一开始就想做平台,讲流量的故事;在做产品时,我要求像淘宝app一样,功能齐全,还要加上聊天、生意圈。这些都是典型的“加法”思维。实际上,在资金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专注做工具也能成为一家大公司;把80%的资源投入到*核心的功能上,做到**,快速迭代,用*小的成本试错,就能快速发展。所以,你会做“减法”吗?
2、既然要试错,可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
想和做之间有一道*大的鸿沟,因为看似自洽的逻辑,常常基于许多假设,这些假设是需要市场检验的。我们在**产品的过程中发现,批发商不愿意在线上公开底价,生怕对线下代理商造成冲击,而我们的平台流量还不能帮他们产生大的增量,批发交易也很难**在线上完成,因此始终无法以成功案例形成**效应。我们走过了“让用户知道我们”、“让用户认同我们”、“让用户看到许多人在用”的阶段,却在*重要的“让用户看到成功案例”的环节上难以突破。这时我是该坚持还是该放弃呢?今天的我会选择放弃,但那时的我选择了坚持,并为这份坚持付出了沉重代价——又耗费了半年时间和**资金。原有的产品已错过时间窗口,探讨新的转型方向始终难以达成共识,甚至选择做外包项目来维持团队生存,*后还是决定解散团队。回过头来复盘,我的体会是,集中资源在核心需求点上,迅速投放市场验证,如果你的想法是对的且你的执行力够强,那么短期内用户会快速成长且留存率很高,你就应该坚持下去,耐心等待市场**的那**。
3、你总是想着帮别人转型,但你注定是失败的!
我们*初希望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帮助中国数**线下服装批发商转型拥抱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意模式。但问题是,他们的衰落本质上是传统的层层批发的分销方式正在被去中介化的电商模式所取代。1688和淘宝从供应链和消费者两个方向强力挤压,形成了线上线下*大的价格差,而传统分销和电商模式是**不同的两种玩法,需要截然不同的能力,转型意味着左手打右手,矛盾重重。所以我们的事业看起来很“伟大”,很有“情怀”,事实上是违背了去中介化的大趋势。有时候,干掉谁比帮助谁更有价值。
4、你知道开门*重要的是哪几件事?
许多创业者不懂技术,以为找几个不错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创业了,其实远远不够。开门*重要的三件事是好想法、好产品、好PR。战略永远比战术重要,想错了就无法做对;产品的简单易用比任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没有好产品,好想法无以附体;社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战场,每一篇10w+都像一颗“原子弹”一样帮你省下了千军万马。你的团队既会“想”,又会“做”,还会“说”吗?
5、猪已经趴在风口了,可你能撑到风来吗?
谁都想做一头趴在风口上的猪,问题是就算你真的找到了风口,你还得不早不晚地趴过去。太早,市场还要三五年才能**,你就成先烈了;太晚,好几头猪已经堵在风口了,人家位置比你好,体积比你大,风来了也没你啥事。热剧《剃刀边缘》里马伊琍对文章说,“有一种胜利来自于煎熬”,创业亦是如此。你提前卡了位,然后就得“熬”,熬到起风的那一刻。这一熬,起码一年,也可能是两年,靠什么熬?靠现金流。业务收入也好,风险投资也好,有现金流才能活下去。你有创收的能力吗?你有找钱的能力吗?
成功的创业公司往往是经过多次转型才能取得成功,早已不是当初的设想。所以,你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你们是谁,为什么这件事你们做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