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1年4月,我手里已经有了18万元的存款。**,一位在广州市政法部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有一批被**强制执行的商铺和住房要公开拍卖,价格**比市场上便宜,如果我感兴趣可以过去看看。
3天后,在朋友指点下,我向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交了3万元**金,然后领了牌走进了拍卖会场。
拍卖开始后,原以为会出现电视里演的那种频频举牌竞价的*爆场面,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除几套商铺出现一番角逐外,住宅楼的竞拍基本没什么“精彩”可言。甚至在拍卖横枝岗的一套50多平米的住房时,还出现了“冷场”局面。尽管拍卖师在台上百般游说,可台下的买家丝毫不为所动。几天前我也到现场看过那套房,虽然位置偏僻些,但房子还是挺不错的,况且起拍价仅5万元。
我往身边两侧看了看,见没人搭腔,不知哪里来了一股勇气,一下举起了手中的牌子。“5万元!”拍卖师见有人回应,喜形于色地喊道:“18号**举牌了,还有没有人加价?”他喊了一通见还是无人竞拍,一槌下去,随着“咚”的一声响,那套房子就归我了。旁边有工作人员赶紧让我签字画押。也许在“老广”眼里,这种房压根就是“破烂”,但我认了,心想若卖不出去就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装修一下做自己的新房!
回去见到男友,我向他说了当天自己在拍卖行的“壮举”。正忐忑不安时,他的一句话让我来了精神:“广州打工夫妻没房的遍地都是,到哪里能买到这么便宜的家呀?”不出他所料,仅两天时间我就联系到了买家。是一对年轻的打工夫妻,因为经济能力有限,好房子买不起,差房子不想要,在广州转了好久都没有找到一套合适的房子,只好与人合租。我手里的这套房虽然有些偏僻,但离他们打工的工厂不远,价*又合适,正好符合他们的消费能力。当时我出价7万元,对方还价6万元,不到半个小时,双方就以6.5万元成交,当天就办了房产过户手续。刨去各种费用, 3天时间我*了1万多元。
初战告捷,我信心倍增。不久,我又到拍卖行第二次参加了竞拍。这次是一批因开发商无力还贷而被银行强行拍卖的毛坯房,因地处竹丝岗路,位置和环境都不错,房价自然也很高。拍卖从*好的房型开始,经拍卖师短短一阵“鼓动”,场面马上就*爆了起来。不到1小时,十几套房子就顺利成交,拍到房子的人无不笑逐颜开。但我的心却凉了,每平米近4000元,一套房子就是40多万元,我根本无法同这些实力雄厚又有些“狂热”的家伙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