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企业初期成功在于“创新”地用人手代替了机械手无论是电池行业,还是汽车行业,王传福所从事的都称得上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一套设备动辄数百上千万甚至上亿元。
比如锂电池,配备一间全干燥、设备全自动化的锂电池工作室,就要十几亿元,比亚迪就是拿出几年的全部营收,也买不到一间。
怎么办?王传福一狠心:你用机器,我用人。13亿人口,给王传福提供了充足的“人口红利”,也给他的制造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于是,自动化生产线变成了半自动化生产线———买不起日本的分切机,就用中国的裁纸刀配上一块长宽相等的挡板作为夹具,**裁剪尺寸;等条件好一点就用剪板机,再好一点就用自动分切机;做不起无尘车间,靠人将手伸进无尘箱里操作……
据传,2008年“**”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之初,曾派助手到深圳比亚迪电池车间参观。助手在车间里吃惊地发现,一排排工人坐在操作台前,如同18世纪的纺织女工一样,仅仅依靠简单的机器加双手就包装出了成千上万块电池。
其实,如果巴菲特的助手在广东有更多时间考察的话,也许就不会惊讶了。对于广东企业来说,初期的成功,正是因为大量“创新”地用人手代替了机械手,从而获得了快速进入某个行业的资格,并且拥有廉价的“制胜武器”。
2003年收购秦川后,王传福又将“人工化”发挥到了**。媒体报道说,与上海大众、北京现代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合资企业生产车间不同,比亚迪将总装工序进行了详细拆分,每个工位通过夹具固定车身。即使是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冲压和涂装车间,钢板给料、组件搬运等工序,也大部分由人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