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海香格里拉饭店,王晓麟率领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联合同济同捷公司召开了盛大的整车零部件采购配套供应商和超级平台发布与合作意向洽谈会。与此同时,华晨汽车前***仰融也高调在国内媒体亮相,宣称有意回国投资,并公布了堪称庞大的新能源汽车投资计划。
看上去,两人都是意气风发,摩拳擦掌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展拳脚。
殊不知,此时远在美国中部的密西西比州地区**,一场官司正打得如*如荼。原被告双方正是仰融和他昔日的伙伴王晓麟,并牵涉到20余家第三方团体以及相关公司。
争议对象正是上述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公司,其英文名为Hybird Kinetic Automotive Corporation(HKAC)。王晓麟提供的公司注册资料显示,按照*初的约定,仰融占有这家公司90%的股权,王晓麟则只占10%.
该案件在密西西比联邦**的诉讼文书显示,2009年3月分,仰融一纸诉状把王晓麟及其团队成员邓曦、唐轶等告上**,提出要求收回其对HKAC的控制权,**晓麟只是其雇员。并诉请王赔偿数千万美元。
而王晓麟表示,根据双方当初达成的协议,自己与仰融乃是合作者而非雇佣关系,因此自己对HKAC的股份不仅不可剥夺,反而可以因此把已经“背弃”公司的仰融从HKAC“赶出去”——退还其所出资金或转让股权。在随后提起的反诉中,他要求仰融赔偿其损失5亿美元。
在接受本报记者*家采访时,王晓麟对此关系做了进一步解释。当初之所以让仰融占股比例达到90%,是因为仰曾**提供2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项目,而自己则凭借其在美国强大的人脉资源和金**源获得10%股份。
“实际上就是他出资、我出力来一起做这个事情,而且后来仰融又提出把2亿美元改为1亿美元加上造车技术。”王晓麟说,仰融所占90%股权中,其实还有10%是预留给管理层的。
关于仰融和王晓麟二人到底是何种关系乃是本案的焦点。
“仰融一方极力认定我是他的雇员,从而把我赶出去,但是我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我是合作者,理应享有股权。”王晓麟对记者表示。
在相关法律文书中显示,王晓麟称在*初的项目启动中,仰融确实投入资金160万美元左右,但是仅此而已,并未提供此前**的后续注资。
不过仰融并不这么认为,他在接受本报记者越洋电话采访时表示,自己陆续投入资金在数**美元,仅样车一项就花费了近**美元。他也承认,当初确有上述股权约定,但是王需拿出真金白银才能享有此股份。
王晓麟说,160万美元对于该项目的推动作用甚小,主要花在了买公司用车上(约40万美元)、在香港的活动、邀请名人以及差旅费上了。因此他只好通过其他渠道取得了推动资金。
而在密西西比联邦**法官Michael P. Mills看来,仰、王双方均存在错误。他认可了王晓麟团队在推动该新能源汽车项目上的努力,认为仰融未能起到作为公司核心代表的作用。但他也指出,王晓麟私自把HKAC的股份发行给了自己所控制的CAPITAL WEALTH HOLDINGS LIMITED(资富控股),此事缺乏法律正当性。其仍接受来自HYBIRD KINETIC AUTOMOTIVE HOLDING, INC(HK控股)的资金同样是不对的。
“我是为了挽救项目。”王晓麟对此的解释是:Mills法官的意思应该先把股权问题解决好,而不应私自行动,但他觉得时间上来不及,诉讼过程漫长,而项目进展不容迟缓。
实际上,王早在2008年11月份就开始了把HKAC的股份转到资富控股名下的行动,王晓麟称,这是对于仰融后续资金不到位的防备。“项目进展需要资金,而仰融迟迟不肯注资,令我对他怀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