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看我们这种小产品,唱吧是小众还是大众,你能不能在唱吧上找到注册入口?用社交账户登录,同样可以引导用户留下邮箱密码,风险极小。有人就是要操心“隐私”,那就放弃他们呗,[IE6用户][iOS 低版本用户][Android 异形屏幕用户]……总有一些用户是你不要的,取舍有度。
这条微博的评论里一半人坚决反对放弃*立注册入口,然后呢,啪啪做得更绝,只支持新浪微博登录……这批人誓死不用社交账户登录,和产品*不*真是一点关系也没有。潮流会从固执身上碾过去的。
一部分成功产品背后,会有着与众不同的,在这个垂直市场里的价值观。“愿景/理念/价值观”这些说起来特别虚的东西,有些时候,是一款产品隐形的脊椎,潜移默化地影响设计与运营。而这些虚的东西出自一个人的经历,出自他的内心深处。既学习不来,也恶补不来。
①离职半年,终于可以讲一讲相册。*立相册*大的问题是,需求市场从 08 年开始一直在缩水。相片存储*大的动力是分享,被社交网站拿走;其次是安全存储,被网盘侵蚀。在内容分享与大批量原图存储之外,*立的相册市场越来越小。随着 08 年社交网站和个人博客(均自带相册)全面兴起,则日趋式微。
②*立相册的衰落,大势所趋,国外国内皆然。如果产品设计足够漂亮,还有可能吸引到一部分视觉系用户,但由于市场预期并不乐观,很难争取到这样的设计资源。如果走摄影分享路线,在国内那也是个小市场,而且从相册延伸到摄影,基因不对,氛围不对,带来的污染多过收益。我在这里便吃了不少亏。
③相片的移动端云存储,我尝试过,收获并不大,在当前这还不是显性需求。创新的群分享功能则受重挫。而拍照社交 APP 在国内本身并不热门,我对此亦无灵感。Pinterest 的基因压根不是相册,从存储引申过去甚难。其实“存储背景”引申到哪里去都难,除非做 2B 的云服务,政策上又不允许。背景反而变成了镣铐。
④整体看图片类产品,纯正的 Pinterest/Instagram/Path/Tumblr/Flickr 在国内都不热门,Photobucket 类的*立相册则持续衰落。美蘑的*爆与“图片类产品”其实无关,那么,以图片为卖点的*立产品有没有特别成功的国内案例?答案是木有。国内用户重话题,重社交,重实用价值,但并不特别看重审美价值。
⑤离职之前的半年如同困兽,但是部门编制又在那里。其他部门的同事比我幸运,在老业务基础上找到了大佬支持的新项目,问他如果没找到这个项目怎么办?答“不敢想。”问新项目如果拉不起来怎么办?答“不敢想。”于是叹气不止。那时还有机会做阅读类产品,推掉了,没感觉。基本上卡死在原地,只能辞职。
*新报道,Facebook 正面向个人用户关闭问答服务,不过专页和群组仍将提供该服务。依稀记得当年 FB 做问答时,业内**哀叹另一些问答服务 XX,XX 末日将临。FB 加强状态更新时,业内**哀叹 Twitter 末日将临。FB 加入签到功能时,业内**哀叹 FourSquare 末日将临。业内**是一群看见大家伙就腿软的怂人咩?
抽屉式菜单的好处,一是节约显示面积,二是减少对主页的干扰。反过来看,如果 APP 没有一个至关重要,让用户停留时间超长的核心主页,抽屉式菜单就是不合适的,反而削弱了其他页面的入口,让 APP 的印象变得单薄,冷清。我就在这里犯了错,反省,改正。
我提的需求,如果没亲手验证它上线,谁说“ok 啦”我都不信。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在我过去的职场经历中,能做到这点的人却不多。更常见的是问下属:那个需求上了吗?上了。你验证过吗?程序员跟我说做好发布了。你亲手验证过吗?程序员都说做好了,再说 QA 也测过了。哼!所以你偷懒没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