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改制后的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郭广昌由此认识到资本市场魅力无穷,开始思索如何将产业与资本对接。收购豫园商城可以看作是复星借用资本链条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典型。2001年8月,复星集团与豫园商城**大股东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草签股权转让、托管协议,11月22日该协议中止。
6天之后,即2001年11月28日,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复星投资与豫园商城签署了控股权转让托管协议,转让价为3.8元/股,转让总金额为2.34亿元,复星投资成为豫园商城新的**大股东,持有豫园商城6166万股,占总股本的13.25%。
豫园商城虽是上海的老商业股,但在两年前已涉足生物医药领域,并拥有上海童涵春制药厂53.33%的股权。通过收购豫园商城,复星投资间接控制了童涵春。总资产6亿元的复星投资似乎是专为此次收购而成立。在复星,这是收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复星副总梁信军表示,在复星集团,公司往往就是一种手段,是一个项目投资的工具。
之后,他以如出一辙的手法运作了对友谊股份的收购:先和友谊股份大股东友谊集团出资4亿元合组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友谊集团占新公司的52%,复星集团占48%,随后,友谊复星与友谊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友谊集团部分股份,占总股本的29.98%,友谊复星成为友谊股份**大股东。友谊股份持有上海联华超市51%股权,友谊复星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联华超市的股东,2001年,复星集团将友谊复星股份转让给复星实业,复星实业遂成为友谊股份**大股东,对友谊股份运作至此宣告完成。与对豫园商城的运作一样,同样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
复星产业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巧的资本运作。复星做产业扩张有一个特点,即能买的不租,能租的不建。复星现有20多家药厂,只有一家是由复星自己投资建设的,其余均为合资拥有。这样做的好处是,兼并成本不高,却能产生很大的协同作用。复星做产业扩张还有另一个特点,即看上的企业一定要有行业**的位置,同时有一支合适的管理团队,否则,复星就会坚决退出。复星旗下曾有一家**厂,注册资本金600万,复星占60%,每年税后利润300多万,连续5年都在分红,但复星还是力图提高它的销售额,5年换了三任总经理,教授、卖药大王、跨国公司的营销总监都有,始终未能奏效,复星就将它卖给了一个做**品的企业。
2002年,郭广昌将视线更多地收回到了上海,因为上海的机会来了:从医药制造介入医药流通;从介入报刊发行,到加大媒体投资;从*早做房地产销售策划,到在上海房地产上获得丰收;从进驻联华超市,到打进豫园商圈……复星已经越来越接近上海国有机构控制的一些核心和垄断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