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华的创业浪中回归真实的商业逻辑

2018-06-16来源 : 互联网

确定好商品,才能讨论这第二个问题,商品是什么决定了哪些是成本,商品的性质决定了竞争要件和非**末节的区别。商品都是有成本的,传统行业比较直观,基本顺序和构成为:采购成本——制造成本——包装成本——营销成本——交付成本——客服成本。

而互联网的商品,则被披上了各种名词而让人眼花缭乱,还是拿大家经常拿来说的若干词来追根究底一下好了:

1、好的产品体验:为此付出的人力时间精力,实质是“营销成本”,以***来达到传播效果和留客效果。2、免费策略:基于互联网边际成本极低的特性,将花费成本开发的产品免费提供用户使用,所谓的免费实质是用户的“采购成本”。

3、创新:创新如果是提升效率,那就是降低“制造成本”;而如果只是在行业或方式方法上的创新,那只能算“营销成本”,差异化本身就是口碑和市场定位中的一种策略而已。

不同类别的成本,对应到不同的商品定位和性质时,就会产生必需和无用、重要和无关紧要的区别。

具体到和项目的交流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创业者自己也没想清楚,哪些做法是必须做的有效成本,哪些做法是无效的不知所谓,而哪些又是要**投入的商品要件,哪些只是无关痛痒的炫技末节。而这些,都是基于对自己的商品的清晰认知上的。

至于成本的控制能力,也就是在面对市场竞争(投资者的审视)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比如以互联网技术实现的效率提升、以先进理论指导实践而实现的效果提升、拥有渠道资源、拥有流量支持,等等。如果相同售价,而没有相对成本优势,也就是面临用户迁移成本的壁垒,在“低买”这个环节就输掉的话,那么这个项目的商业逻辑就是不能成立的。

标签: 商业逻辑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