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双十一”期间,汽车之家、易车和搜狐汽车三家网站一共卖掉了16.8万辆车,**了253亿的账面成交额,而当天天猫的成交金额也不过350亿元。253亿的数字让整个业界为之一振,仿佛看到了汽车电商的希望。
事实上,业内对汽车电商的探索已经持续了很久,许多厂商都曾试水线上销售,不过这些尝试的营销意味远大于实际意义,对传统销售模式的改变也十分有限。
由于要经过试驾、提车等线下环节,汽车电商注定无法*立于线下销售体系而*立存在,这就导致汽车的电商化过程必然涉及与线下经销体系的利益再分配问题,所以汽车电商的推进一直举步维艰。
一位业界**人士告诉《商业价值》,之所以眼下整个行业都对TrueCar模式高度关注,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中国的汽车产业即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产能过剩。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量为817.84万辆,销量为865.72万辆。虽然整体上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小。
“以前经销商的日子太好过了,现在形势已经变了。过去一年,许多国内外品牌都开始向渠道压货,一些经销商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库存问题。”该人士表示。
在供求关系发生扭转的背景之下,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厂商,迫于生存压力,一定会尝试新的渠道,而这正是电商的机会。事实上,近期已经传出上汽等厂商打算在2014年上线自有电商平台的消息。而TrueCar作为一种被验证成功的汽车电商模式,自然开始就受到业界的关注。
不过TrueCar模式是否真的能在中国落地并且走通,还存在太多的变数。**大难关就是如何获得车辆的真实售价,在这方面,TrueCar的经验很难直接复制。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厂商压力的考虑,显然没有动力和意愿去公开自己的实际价格。既然从卖家处拿不到数据,那么从买家手中呢?购车人显然对自己的购车成本了如指掌,只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出现,那么他们肯定乐于提供车价信息,而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厂商也无力约束车主自发的公布价格的行为,这似乎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据内部人士透露,汽车之家已经打算利用这种途径,基于汽车之家庞大的用户规模,用类似“众包”的方式来破解价格透明化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