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屁虫以疏导为主 强调家长的知情权

2018-07-08来源 : 互联网

为什么叫跟屁虫呢郑友才表示:“我们想营造一种画面感,就是让大家一说跟屁虫,就知道小孩子跟在后面。但时代变了,现在其实是父母跟在小孩子后面。”

跟屁虫的目标用户群体是10-15岁的孩子及他们父母。为什么只选了10-15岁的孩子呢?对此,郑友才解释:年龄太小,讲道理有点困难,而15岁以上的小孩,正就读高中,追求个性化,自我意识较强,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弱,对他们管控较难。10-15岁这阶段的小孩依赖父母,而且有很强的可塑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其已成为用户接受新事物的窗口。小孩虽然玩手机没节制,但不能一竿子打死,引发逆反心理,这时需要家长的引导,让他合理安排玩手机的时间。

但如果家长不知道小孩拿手机到底玩了什么,而小孩说自己用手机查资料看教育类网站时,双方的沟通就存在障碍。而这正是跟屁虫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让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具有知情权。

使用跟屁虫后,家长可以了解小孩用手机玩了哪些应用,玩了多久。有了这种知情权之后,郑友才认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就更加透明、更加畅通,你掌握了小孩的动态,知道和他聊什么。

当然,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的提示效果并不显著,没有强制锁机来得干脆有效,但强制锁机太生硬了,小孩的反感情绪很大。另外,跟屁虫更注重引导,“小孩一直打游戏,突然有个东西弹出来了,打断他的动作之后,他的注意就会分散,他不会长时间盯着那个焦点。”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类似产品。对此,郑友才表示:“市场上有很多跟风之作,甚至抄袭,直接产品界面不该,就换个颜色。但好的一面是:更多的人意识到家长所担心的问题,这里有市场。”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