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感觉是事后李凯自己总结的,但当时他一直觉得自己走的是对的。**年,李凯的公司指点无限推出的产品叫“抠电影”,用户在买电影票时,只需在抠电影APP上输入电影名字,选定大概区域地点,注明愿意出的价格,该区域多家影院根据抠电影提供的模拟动态实时价格,买卖双方达成匹配就可以买票,前后只需1分半钟。
这种买方定价的C2B模式,李凯是受到了美国在线旅游公司Priceline的启发,他还特意跑到美国去做了一趟调研,觉得非常好——用户定价,商家PK。
他圈定了一些休闲消费行业的一些业态,主要是电影院、酒店、自助餐以及停车场的车位等等。因为这些产品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在一定时限之后,产品价格就逐渐变低趋于零。所以非常追求上座率。而且,这样商品根据实际需求量,其价格是需要适时调整的。
但一开始只能做一件事,李凯在圈定的业态产品中选择了电影。因为电影的时间和地点是固定的,其他的消费都是围绕这个完整时段展开的,比如餐饮等等,容易形成关联交易。”李凯把抠电影的产品想法小范围地跟一些院线的人去聊,对方一听,也都说挺好的。李凯觉得这事可以干了。
2012年初,经过对C2B模式产品逻辑和算法上的本土化改良,抠电影推出。公司用10多个人在做O2O商户整合,**是电影院线的合作。三四个月之后全国20余家大型院线合作了9家,接入电影院200多家。
那时,李凯信心满满地在着手两件事。一是,“抠电影”的**耗资很大,准备开启**计划。第二件事,就是陆续推出抠酒店、抠美食、抠时尚等相关产品,把动态定价、双方匹配的模式横向扩张到休闲消费行业的其他业态。
但同时他也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很多初创小团队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人手、资金、资源等多方面的不足。第二,票务渠道的价格都非常透明,售票量越来越多,可都挣不到*。而且,抠电影去跟影院、酒店等合作时话语权根本不够。李凯分析这两个问题,得出结论:小团队的资源不适合在一开始就做扩张。而且,这些扩张方向之间有关联,但没有直接的互补效应;抠电影等产品没能击中影院等的核心痛点。2012年底,李凯决定收缩战线,在电影领域先扎下去。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