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郑州出逃到山西太原,郝鸿峰没想到,他离成功似乎越来越远。尽管他刚刚大学毕业,学的还是**的工商管理,但是没背景没关系,在太原,他竟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后只能干起了酒店保安,甚至客房服务员。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半年。
半年后,郝鸿峰终于决定创业。
看似为成功迫不得已的*后一搏,事实上,创业的启蒙早已根植在他心中。大学时,郝鸿峰突发奇想要做旧书回收生意,也就是将图书从废品收购站按斤买回来,然后再走街串巷按本卖出去——这一现在看来喜感十足的生意方式,在那个图书市场竞争不充分的年代并非奇谈。
然而郝鸿峰穷小子一个,创业资金从何而来?好在当时睡在他上铺的兄弟徐磊鼎力支持。徐磊出身商贾之家,一直看着郝鸿峰不折不挠地折腾自己,从心底里相信,这个穷小子一定能够有所作为。于是,他苦口婆心说服父母,砸下两**元,欲与郝鸿峰大干一场。
那真是一个**乱烧的年代,郝徐二人招人马、建队伍,学校还专门给了他们一间办公室,颁发了诸如“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等花花绿绿的奖状。
旧书生意开张了,却没想到人民币比**烧得更快。收来的书卖不掉,能卖掉的书收不来,赔掉两**元他们只耗时半年!
——也许所有荒唐的梦都需要付出代价,但是曾经为之不惜代价追逐过,曾经有人为你不安分的心击节叹赏过,那份温暖就已足够。而正是这种不安分之心,是郝鸿峰得遇贵人的**个前提。重拾创业之心,再次上路的时候,郝鸿峰说,徐磊是他人生中**个贵人。
郝鸿峰第二次创业和**次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走街串巷发小报、贴传单。彼时,中国**品行业诸侯混战,几***发动俯冲式营销从空中杀到地面,诸如三株口服液的广告都刷到了农村的猪圈上,渠道下沉之深,巷战惨烈之貌,今已难见。
目睹此状,郝鸿峰找到了太原某**品代理商公司,随后拿着公司**给他的两千块钱启动资金,租平房,到火车站找来10多个流浪汉,发报生意就这样开始了。
半个月发出一百多万份,按照**当时发一份给三分钱的承诺,郝鸿峰应收款项三万元,却只陆陆续续拿到七千多块钱。
**次找到**,**赖账说,“我们销售很不好,就是因为你们报纸发得很不好!”第二次找到**,**指着郝鸿峰,“你小子再敢来,我找黑社会揍死你!”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多年后回忆往事,郝鸿峰说,那一天他特别无助。太原的冬天特别冷,他只套了一件大一号的廉价西装,口袋里只有五毛钱。十多公里的回家路,一路走一路哭,一路哭一路走——世界比他的想象来得残酷,那一刻他却想起了曾经鼎力相助毫无怨言的兄弟徐磊。郝鸿峰发誓说,他一定要做一个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