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站。史称“东清铁路南满支路”
一直以来都听说***由于合并了众多乡镇,有着“全国**大屯”的称号,不禁引起我无尽的想象,而这个名字更是让我对这个“屯子”产生了好奇。***区是沈阳市十个市辖区之一,位于浑河南岸,是沈阳开放的**。如今,这个“关东**屯”,早已走出历史的尘封,正以沈阳南部副城的崭新形象,浓墨重彩今日的辉煌。刨去***的悠久历史不谈,光是****车站就有超过**的历史,与之相比,沈阳南站这个名字不过被叫了十余年,可就像墙体上的印记不那么容易被擦去一样,这个名字留在当地人心中的记忆一样难以忘记。无论是***,还是沈阳南站,都已经成为这座*车站不可分割的一份记忆。
【贴士】
从****车站上车可以直接从售票厅直接进站,候车室的门一般不开。
第二站:沈阳站。沐浴了**风雨之后的沈城标志性建筑
从****车站的历史中回过神来,我坐上了去往沈阳站的*车。其实,最早的沈阳站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甚至不在今天的位置上。1899年,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沙俄军队把铁路修到了沈阳,这就是最早的沈阳站,它当时的名字叫“茅古甸”,就是“奉天”的意思。五年之后,日俄战争爆发,车站随即被日军占领并改名为“奉天驿”。到了1907年,由于客流量增加,奉天驿的砖房外又陆续搭起了4个临时木板房,可这还不够用。日本侵华机构“满铁”开始兴建新站。1910 年10月1日,举行了车站搬迁仪式,从此,沈阳站的位置被确定下来,也是从那时起她奏响了新的历史乐章。
【贴士】
从***坐*车到沈阳站,车票在1元到8元之间不等,每天都有很多趟列车,但是有的可能会晚点,时间大概在20分钟左右。
第三站:沈阳北站。中国人当年抗拒日本人的历史见证
之前的两站地都是由外国人修建的,第三站——沈阳北站则是由国人建造完成的。与之前两站相同的是,沈阳北站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中国人争了光,是中国人当年抗拒日本人的历史见证。站在广场上仰视这座浩瀚庞大的建筑,眼前的景象仿佛回到了历史的最初。时间追溯到1902年,袁世凯接任关内外铁路大臣,督修由打虎山起的工程,经过多番辗转才在1911年开通,站名站名为奉天城*车站,为砖瓦平房。1913年,奉天城站铁路线向东延长至小西边门,将奉天省立第五小学校舍三栋平房改为站房,并更名为奉天新站,以区别南满铁路的奉天驿。
【贴士】
新修建的沈阳北站具有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打车、坐公交、坐地铁都需要经过地下通道
第四站:沈阳东站。80余年风风雨雨,见证“奉海铁路”的沧桑巨变
辞别了震撼我的沈阳北站,迎着夕阳的余晖,踏上了去往沈阳东站的路途。沈阳东站原为奉海铁路局旧址,奉海铁路,又称沈海铁路,是由奉天省城到海龙镇(位于今吉林省)的一条路线。1922年张作霖宣布东三省自治,由于东三省地处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之间,处处受制,极为不便,于是张作霖决心修建自己控制的铁路,奉海铁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奉海铁路于1925年7月开工,1927年9月竣工,通车后奉海铁路又建立了铁路管理局,便是今天的沈阳东站。(图 by新浪博主 叶新)
【贴士】
从沈阳北站没有到达沈阳东站的*车,可以乘坐229、273,221、132、211、177、383路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