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品从工厂到用户,成本环节多达十几项,流通环节过多,同时因为无法解决库存这个零售业*大的死结,普通商品的加价率高达4-8倍,**品的加价率更是几十上百倍。也就是说,今天你花300块*买的商品,成本可能就50元,6000元的**品成本也就是200多元,以此类推”毕胜说,其实中国消费者一直在花冤枉*买质次价高的商品。
假设用户消费能力还是300元,如果用户互联网短路了所有中间成本,理论上可以消费原价6000元的**品,因为成本只有200元。要想实现“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品质”的梦想,惟一的解决方案就是C2M(用户直连制造商),而且这里的制造商,只能是**品或者**制造商。
“其实大部分****品都是中国制造”,毕胜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财务帐,于是在这个梦想的驱动下,毕胜设定了几个招商目标:
1、必须是**品或者**制造企业,这样才能有*好的品质;2、必须满足像“小米一样定价”而不是原来的几十上百倍的加价,这样才是真的*高性价比;3、商家必须先有做柔性制造链,这样才能真正的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毕胜说,这才是能够为用户和商家同时创造价值的模式 ,一是彻底消灭了库存,企业决定生产之前,订单已经实际存在,真正实现零库存。二是短路了所有中间环节,真正做到让用户用300块*消费**品质的商品。未来的商业一定是C2M或者C2B,用户驱动产品,数据驱动制造。
但是现实永远是残酷的,一是中国根本没有柔性制造,几十年来称雄全球的中国制造全是批量制造线,根本没有柔性制造链。二是这些**品制造商的需要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三是柔性制造链的搭建比想象的还要困难。“原计划10个月就上线,这不比互联网行业,有了bug改几天就解决了,传统行业一个磨具有瑕疵,就得等上几个月,一来二去,花了是几个月”。毕胜说。不过,这十几个月还是帮毕胜的“必要”建立起了一条宽阔的护城河。